当前位置:首页
国际学术会议通知:《数字化文化遗产:未来视界• 景观视角》
  发表时间:2019-03-01  阅读次数:3343
主题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保存数字遗产宪章》(Charter on the Preservation of Digital Heritage)。该宪章拓展了遗产的概念,使之包含那些“以数字方式生成的或从现有资源转换成数字形式的”文化作品和信息产品。该宪章主要面向公共知识保存机构,例如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部门等。宪章中肯定了这些机构的重要角色,并认识到数字化技术为增强历史资源的可用性带来了重要机遇。同时,宪章也认识到技术更迭所带来的风险,并强调必须针对数字遗产建立必要立法支持。1992年,文化景观作为一个特殊类别进入世界遗产,这一事件同样拓展了当时的遗产概念,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和2011年先后发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和《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Recommendation on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虽然不像数字化环境那样具有技术吸引力,文化景观的概念仍旧带来了一系列与遗产空间、时间和非物质维度相关的保存、展示以及可持续发展议题。
       在上述研究进展和保护实践的推动下,数字化遗产和文化景观是近年来遗产领域讨论的热点。数字化技术能够优化遗产档案的保存,通过交互式媒体增强遗产解说的效果,通过感知体验丰富遗产档案的类型,通过众包数据优化对历史的阐释;文化景观是文化与自然的共同产物,彰显着长期以来人与环境之间的深刻互动和持续不断的跨时空、跨文化的交流。但是,这两大重要议题的交汇点并未得到充分的探讨。对数字化遗产和文化景观这两大议题的探索将引起我们对真实性、所有权、价值等重要话题的讨论,并重新思考“活态遗产”和遗产价值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议题。
       本次会议希望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文化景观遗产中的多样化应用和相关技术挑战。会议聚焦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研究文化与自然之间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联系。会议重点关注的议题包括:我们需要利用数字化技术捕捉、转化和体验什么?为什么需要做这些?如何阐释动态的文化景观?如何讨论动态化的遗产景观并表现它们?为谁而作?为了后代,文化景观在何时需要被保护?为了当代,如何才能做到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化管理?会议将会聚焦数字化文化景观遗产这一新兴领域以及已经逐渐形成的文化遗产管理实践领域,将为与会嘉宾提供一个批判性讨论的平台,讨论创新型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探寻保护、展示和可持续管理文化景观的最佳实践途径。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同济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 上海)
同济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 上海)

昆士兰大学 建筑学院(澳大利亚 布里斯班)

支持单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风景园林协会 国际文化景观科学委员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化景观专业委员会
《中国园林》编辑部

Built Heritage 编辑部

会议召集人
同济大学:韩锋 教授;杨晨 博士

昆士兰大学:Kelly Greenop 博士;Chris Landorf 副教授


议程

QQ截图20190301102951


会议地点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会议语言
       本次大会将接受英文或中文投稿,作者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语言提交稿件。主会场将提供中英文同声传译。组委会鼓励参会者使用英文汇报,或至少在汇报的PPT文件中包含英文翻译。

注册

       本次会议将不收取注册费。参会者需要提前注册并登记个人信息。注册方式将于2019年6月发布。参会者需要自行解决参会所需的其它费用。


出版

       所有被接受的摘要和全文将经过至少两位业内专家的双盲审。论文全文需要在会议前提交,将在会后以论文集的形式发表。大会组委会将在所有论文中选取一定数量的优秀论文并推荐给以下期刊进行评审和发表:中文期刊为《中国园林》(CN11-2165/TU, ISSN1000-6664),英文期刊为Built Heritage (CN31-2123/G0, ISSN2096-3041).


论文提交

       本次会议鼓励来自文化遗产相关学科的人员参与,欢迎来自多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员,包括建筑学、风景园林、城市规划、考古学、人类学、教育学、人种学、地理学、遗产学、历史学、媒体研究、博物馆学、旅游、社会学、城市研究等领域。我们特别鼓励那些在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框架下讨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论文,并以多学科、多媒介和多尺度讨论相关议题。我们也鼓励与数字化文化遗产理论相关的文章,尤其关注文化景观和文化线路。
请将英文摘要(300字以内)或中文摘要(500字以内)以PDF和WORD两种文档形式提发送至以下邮箱,提交截至日期为2019年4月1日(星期一)
       中文摘要:dch2019@tongji.edu.cn
       英文摘要:c.landorf@uq.edu.au

       所有摘要将经过大会组委会专家的审核,结果将以邮件形式在2019年4月29日发送至作者邮箱。通过审核的作者将需要提交全文(英文5000字或中文6000字)。所有全文将在通过业内专家评审后以会议论文集的形式发表。


联系方式
杨晨 博士 chen.yang@tongji.edu.cn

Chris Landorf 副教授 c.landorf@uq.edu.au


关键日期
摘要提交: 2019年4月1日
摘要录用通知: 2019年4月29日
全文提交: 2019年7月1日
全文录用通知: 2019年9月2日
注册关闭: 2019年11月15日
会议: 2019年11月23-24日
论文终稿提交: 2020年1月20日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