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书速递丨《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武陵源世界遗产中国试点项目》
  发表时间:2020-08-06  阅读次数:2798

 

      在世界遗产地管理中,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往往是最激烈的一对矛盾。大量国内国际游客的到来、旅游业的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对遗产地社会、文化和生态的负面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注意到,在世界遗产的申报与管理中,存在对旅游经济利益的逐利性,已经偏离了对世界遗产价值保护的初衷。

 

      在国际范围内,遗产界和旅游界长期以来是两个对立的阵营。一个要“保”资源,一个要“用”资源。“保”的不考虑“用”,“用”的不考虑“保”。


两者是否拥有共同的责任和分享?

是否能建立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

合作基点在哪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就此长期存在的分歧展开对话和合作,于2012年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项目(WH+ST)。项目确立了彼此共同承担保护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职责,提出以世界遗产价值的认知、保护、传播、展示和体验为核心的可持续旅游方法和策略,强调世界遗产的公众教育和价值传播,以可持续旅游为引擎,带动遗产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2017年,WH+ST首批中国试点项目启动。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和中国土司遗产海屯世界文化遗产,成功进入首批试点项目。

 


 

      试点项目尤其关注中国世界遗产地的价值体系问题,将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与遗产地的国家代表性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价值视为一个整体,完整地考察中国世界遗产地的价值体系及其特点,理解各利益相关者的立场和动机,并将此作为沟通各方利益和诉求的基础。

 

      如今,集结了WH+ST中国试点项目的系列研究和示范成果的《世界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一书出版,分享试点遗产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经验教训和探索之路。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5部分。

 


 

第1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项目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诞生。《世界遗产公约》是一份具有卓越远见的法律文书。在过去的近五十年里,全球各国联手合作,致力保护超越国界、具有全人类“突出普遍价值”(OUV)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取得了重大而辉煌的成就。但是,《世界遗产公约》在成为国际上最成功的公约之一的同时,也遭遇到创始之初难以预见的挑战。作为公约的目标和世界遗产赖以获得公信力的核心,OUV并没有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遗产地社区、管理者及慕名前往的游客,对遗产保护的价值和目标也远未达成一致。遗产地普遍存在着旅游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法律制定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存在着对世界遗产趋利性及竞争性的利用。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成为最具挑战性的全球性议题之一。

 


 

      本章介绍了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项目背景,通过多统计数据阐述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源于世界旅游业半个多世纪以来持续强劲增长。提出了基于协商对话和利益相关者合作的新方法,鼓励目的地将旅游发展与遗产管理规划相结合,珍视、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并恰当发展可持续旅游,试点项目的愿景、任务和目标。并围绕目标确定了四个层面的《行动计划》:政策与战略、工具与指南、能力建设、遗产线路管理和营销。而后对中国试点项目进行介绍。


 

第2章 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试点计划

 

      作为我国第一批申报并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发展状况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自1992年登录以来,武陵源由于出现诸多保护问题,在1998年接受世界遗产中心、IUCN 现场监测评估。此后,多次被要求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保护状况报告,并于1998年、2015年、2019年交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武陵源遗产地旅游发展在为当地带来巨大社会经济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保护管理压力,使得中国政府以及遗产所在地方政府,一直处于国际、国内的风口浪尖。武陵源世界遗产试点计划致力于探索世界遗产保护、可持续旅游与社区经济繁荣之间的平衡发展,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政府履行《世界遗产公约》的决心。在尊重法律、科学规律、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寻求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的协同创新。

 


 

      本章对武陵源世界遗产基于入选WH+ST中国试点项目的理由进行说明。第一,具有世界遗产的标杆性。第二,具有实施WH+ST 项目的迫切性。第三,发展模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详细回顾了武陵源世界遗产的保护历程,概述历年来武陵源世界遗产所呈现的问题与状况,实则深刻地反映了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进一步提出如何做到“有节制的发展”这一问题,确定试点内容与目标,研究问题和技术路线,实施方法和途径对武陵源世界遗产地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回答。

 


 

第3章 武陵源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及其载体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丰富的地质、水文、生物等资源,承载了世界自然遗产的OUV。对于武陵源OUV及其载体的系统认知和共识,是武陵源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社区协同发展的根本前提。WH+ST项目以武陵源世界遗产OUV的研究、认识为基点,以遗产价值及其载体保护为核心,在项目中全面加强对武陵源世界遗产价值的研究,明确保护和管理的对象和目标,并向公众予以解说,以达成世界遗产保护的共识。

 


 

      本章对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的概况、突出普遍价值、载体进行了详细介绍。描述武陵源自然景观、资源、生态等,展现武陵源的重要科学和美学价值。

 


 

第4章 武陵源世界遗产地现状调研与分析

 

      价值观决定价值取向,对遗产价值的认定决定遗产保护的政策、行动与行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WH+ST项目立足世界遗产OUV的保护,倡导各利益相关者共享价值、分担责任。然而,世界遗产地的价值往往具有国际、地区、国家和地方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各利益相关者对遗产地价值以及世界遗产OUV的认知和认同存在差异,甚至存在冲突,是为世界遗产地保护与管理、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发展协同问题的根源。武陵源试点示范项目对遗产地进行了深入的现场调研,研究通过对武陵源遗产地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从价值认知的根源上发现问题,鉴别武陵源自然遗产地在世界遗产保护和可持续旅游发展中的重大议题,为制定WH+ST试点项目策略并展开行动示范提供依据。

 


 

      本章阐述利益相关者群体:游客、居民、旅游从业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对武陵源遗产价值的认知,从遗产类型、价值载体、遗产范围、遗产保护以及认知渠道五方面展开问卷和访谈调研。基于价值认知差异性的对武陵源世界遗产地保护与管理现况进行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对其旅游管理与发展状况、社会经济发展与社区协同状况进行调查。从武陵源申遗价值的再认知研究,到现场大量调研,得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利益相关者对武陵源遗产地的价值认知并没有达成共识。

 


 

第5章 武陵源WH+ST试点项目实施与评估

 

      价值观是遗产地保护与管理的思想指导,对遗产价值及其载体的认知是遗产地保护与发展的基础,遗产地的矛盾和问题亦是价值冲突的表现。从对武陵源试点项目的调查可以发现,各利益相关者对武陵源世界遗产的价值认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导致遗产地保护与管理、旅游发展以及社区和旅游发展矛盾的根源。武陵源世界遗产地所反映的问题既具有中国世界遗产地的特殊性,也具有国际世界遗产地的普遍性。根据武陵源试点项目的调查与研究,武陵源世界遗产地存在的症结问题集中表现在:⑴对世界遗产价值及其资源对象缺乏认知和共识;⑵国际级的世界遗产价值、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价与地方价值在保护管理中的冲突;⑶自然遗产保护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冲突;⑷世界遗产资源多方协同保护与旅游效益共享分配之间的矛盾。

 


 

      本章阐述了国际遗产保护理论发展与对中国国情思考。综合武陵源世界遗产地发展历史与国情,针对武陵源世界遗产保护以及可持续旅游存在的症结问题,借鉴国际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方法,对武陵源世界遗产WH+ST发展策略、项目示范行动、项目成果进行概述

 

作者简介

 

      韩锋,教授,博导,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系主任。ICOMOS-IFLA国际文化景观科学委员会副主席,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保护地委员会(WCPA)专家。国家自然资源部林业与草原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化景观专业委员会创始主任委员。


购书链接: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3701807753&spider_token=a67f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