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遗产的想象力——平遥故事》原创绘本及遗产推广项目
  发表时间:2020-08-17  阅读次数:1487

   配图 (8)_副本    


配图 (11)


       2019年9月,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乡土建筑和土质建筑科学委员会平遥国际研讨会之际,平遥县人民政府、同济大学与亚太遗产中心(上海)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合作框架协议,合作三方坚信遗产保护和遗产价值提升是城市、地区以及居住其中的人的生活和谐、持续发展的基础,并以此理念为基石开展有关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人居环境改善、地方管理能力建设和遗产价值推广等方面的深入合作。此外,基于2008年10月4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第16届大会(加拿大魁北克)通过的《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宪章》,通过对“文化”这一驱动力的深度挖掘与传播,结合现代科技与艺术美学的阐释与展示手段,可以为本地和周边区域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注入活力和持续的积极影响。


       在此背景下,由亚太遗产中心(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平遥县人民政府、一勺文化联合发起了《遗产的想象力——平遥故事》原创绘本及遗产推广项目。经反复协商、精心筹备,2020年8月中旬本项目正式启动,同济大学遗产研究团队、一勺文化艺术创作团队和亚太遗产中心项目管理团队共同组成的联合项目组在平遥古城展开了选题阶段的首次实地调研。


配图 (9)


       未来两年内,《遗产的想象力——平遥故事》原创绘本及遗产推广项目将通过全套共6册儿童绘本创作、公众推广活动、本地教育课程、专家研讨会、在地培训活动等多种方式,结合艺术手段和多元视角,重新梳理和挖掘遗产价值,为“遗产的阐释与展示”呈现具有推广意义的实践案例。而本项目的核心价值在于成为“遗产”与“公众/社区”之间的“桥梁”,让两者之间建立更有意义的联系。


文·为孩子们讲好平遥故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如此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而更为重要的是,平遥古城亦是人居型世界遗产的杰出范例,其中的传统生活与传统空间相互依存共生,具有遗产和生活的双重属性,是非常珍贵而难得的“活态遗产”。至今古城仍有3万多居民常住其中,古城的保护依赖当地居民的日常维护,他们对于居住地有着怎样的感情,一代代人如何传承和维系与古城的联系,他们又如何看待遗产的价值……对我们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启示。


       正如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所说,保护和弘扬我们祖先留下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任务,远不止于简单地保护景观和纪念物,通过保护我们有形的世界遗产,我们还可以保护世界无形的遗产以及伦理道德遗产,将伦理及人文价值传给儿童和年轻人显得更为迫切。


site_0812_0022-500-375-20151104163344


       小至改变当下古城内程式化的导游解说词,诸如“龟背上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大至探索平遥古城在世界遗产中的地位与价值,影响当地居民对遗产的认识,将古城背后更深的建制与文化内涵诠释给孩子们,让平遥作为世界遗产的价值得以彰显,讲好平遥故事。


教·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人居型文化遗产地是绝佳的“活态历史文化教育场所”,是儿童、家庭、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体验”的重要选择。


       本项目将基于系列绘本及其创作过程中所积累的原始素材、工作方法、创作手记与原创故事,协同十余年来一直在教育领域深耕的社会组织“禾邻社”,同步研发设计衍生的教育课程、产品及活动,包括绘本短视频、线上公开课以及适合学校场景的应用解决方案等,旨在将故事中描绘的遗产和图文背后的寓意以及绘本的创作故事,以更生动的方式、更接近公众理解的方式,带给孩子们和成人,以此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地的尊重、理解和欣赏。


       同时,本项目也将通过为当地学校提供特色教学内容的专业支持,来反哺当地社区与学校,使之成为常态化、生活化的教育组成部分,以此更加可持续地培育遗产保护的参与群体、参与意识及参与能力,提升遗产地居民以及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以此促进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地方发展。


site_0812_0024-500-375-20151104163346


       人类不可再生的世界遗产的未来,掌握在明天的孩子手中。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是历史文明交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对自己身处的环境具有文化认同感并尊重这种认同,那他对于别的文明也将会有更高的包容度,对于构建新思维和新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犹记得项目启动会上,平遥当地教科局的一位老师畅想,希望孩子们醒来就是四合院,一年四季他们都在古城大街上奔跑。孩子代表着未来、意味着生机、蕴含着古城未来的想象力,拥有这样一段美好的记忆,是启迪深远的体验。


宣·多方参与多维传播


       让孩子们欣赏过去卓越的遗产,教育他们更积极地参与保护遗产,为建立更美好的共同未来做出贡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创作团队还将针对遗产阐释与展示、公众参与和遗产教育的可行路径与模式展开探索性研究。


       以一勺文化受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GHF)的邀请、以黔东南大利侗寨为蓝本创作的绘本《找金鸡》为例,此次《遗产的想象力——平遥故事》项目亦将在不同阶段积极引入艺术家、媒体、出版机构、基金会、国际组织等潜在参与方,共同协作,努力实现持续创新的目标。多轮、多维度的传播与宣传,使项目产生更大的辐射能量,借助宣发与推广的经验、资源,引发国际影响力。同时,也将依托线上传播优势,借助亚太遗产中心的全球合作伙伴网络以及亚太地区遗产实践者联盟(HeritAP)等平台,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项目本身的国际影响力,以此吸引更多社会资源的关注和参与。


       此外,对多方合作模式和工作机制的创造,亦是本项目所要探索的重点。模式与机制的建设与创新,是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的重要基础。如何发动和组织地方遗产保护与管理各相关部门、地方学校、遗产地社区、高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基金会、企业等多元力量的有效参与和协作,以最终促成项目目标的达成,是本项目的挑战也是关键所在。


       在第一阶段为期10天的实地调研与采风过程中,联合项目组考察了平遥古城内多处文化遗产以及古城外的世界文化遗产双林寺和镇国寺,走访了梁村,对话了当地文化名士、遗产保护人士、非遗传承人等,探访了年青一代的本地手工匠人,参与了同济大学遗产研究团队组织的、遗产地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美好社区工作坊”,由点及面地了解了古城风貌,为系列绘本创作及衍生教育产品和活动设计搜集了诸多珍贵素材。


       而今,遗产保护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从政府主导到全社会的参与,从专家到社区,从强调保护到关注可持续发展,从价值保护到以人为本,即更加重视遗产的“公众性”。对于人居型世界文化遗产而言,如何更好地实现“公众性”,以促进公众对文化遗产地的理解和欣赏,培养文化遗产保护所需的公众意识及公众参与能力,是十分重要且迫切的课题。为此,本项目计划在未来对更多的人居型世界遗产的阐释与展示展开更多的探索性实践,并以此总结出具有典型意义的地方模式,而平遥古城是首个试点案例,将为未来的研究与创作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