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优秀案例展示(VOL.3)|《Isukuti舞蹈与天然雨林保护》(肯尼亚)与《良渚古城的“绘本+”》(中国杭州)
  发表时间:2021-10-22  阅读次数:1631

3-封面图

1


一、背景


    智能时代,万物互联。世界遗产教育不仅是人与世界遗产之间最重要的连接方式之一,也是通向遗产地可持续发展创新解决方案的一把钥匙。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者开始进入遗产教育领域,这不仅推动着遗产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更迭,更为遗产教育突破既有边界和模式提供了可能。一系列跨界合作创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使我们确信,世界遗产教育领域一场全方位的系统性变革正呼之欲出。

    为了顺应和推动这一变革,我中心于2021年5月联合发起《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国际征集,以期推动有关国际经验的分享与合作交流,助力遗产地全面可持续发展。征集以全球示范性为核心标准,同时设立创新性、科技性、合作性、可持续性四项专业性标准。历时一个月的全球征集后,候选案例进入专家遴选阶段,并于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边会正式发布。这一活动得到各方的热烈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官网也发布了关于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征集的通知。一个月内,累计收到全球五大洲近百个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整体上,优秀案例呈现出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的五点特质:
(1) 以保护为基础,聚焦青少年,以遗产教育增进社会包容性和凝聚力;
(2) 以跨界创新方式推动多学科融合,探索内外结合的多方合作新模式;
(3) 以创意和科技为手段,因地制宜探索新的遗产教育理念与方法;
(4) 合理运用互联网与数字化技术,线上线下相结合让更多人参与遗产教育;
(5) 深度挖掘遗产价值,以教育为赋能手段,促进遗产地创新可持续发展。

    本次入选的10个优秀案例,从终身教育、遗产数字化、网络科技、文旅发展、世界和平、社会融合、哲学等不同角度出发,勾勒了一幅较为完整的未来世界教育发展的可能图景,代表了各个创新领域已初见端倪的新趋势,为我们共同探讨未来世界遗产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参照系。在优秀案例展示的系列中,我们将通过连续五期推文将内容翔实的案例介绍展示给读者,聚焦这些针对世界遗产地或特定遗产价值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呈现它们在过去五年中产生的实际效果,整合可以从中可以汲取的宝贵经验。

    上一期,通过来自中美和中国北京的案例,我们共同学习了世界遗产教育结合跨界创新的有益经验。本次案例展示,让我们共同走进《Isukuti舞蹈与天然雨林保护》(肯尼亚)与《良渚古城的“绘本+”》(中国杭州),探索它们如何以创意和科技为手段,因地制宜探索新的遗产教育理念与方法。

二、优秀案例展示(VOL.3)


1. 《Isukuti舞蹈与天然雨林保护》(肯尼亚)
1.1 概况
    舞蹈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是一门跨越时空演绎的艺术。肯尼亚的Isukuti是一种存在于森林周边社区的舞蹈,被用来解决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和平建设和森林保护问题。它在肯尼亚西部的Isukha和Idakho社区中进行传统庆祝表演,采用快节奏、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舞蹈形式,伴随着鼓声和歌声。作为家庭和社区之间文化传播、和谐共处的不可或缺的工具,Isukuti广泛存在于当地的重要场合与人生阶段。

    爱达荷人和伊苏卡人的Isukuti舞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一,受西方音乐的影响,吉他、钢琴、小提琴等越来越成为深受肯尼亚年轻人喜爱的乐器。 Isukuti舞蹈的传播影响力目前正在减弱,表演频率随之减少。其二,资金和必要的材料制作乐器和服装十分缺乏。最后,许多作曲家更喜欢从事商业类型的工作,而观众经常用现代娱乐代替传统的Isukuti舞。


图片1

肯尼亚人民表演Isukuti舞蹈


1.2 创意
    经过多年的努力,这种舞蹈已经赢得了全国的认可,每次肯尼亚举办重大活动时,Isikuti舞者都会参加庆祝。肯尼亚教科文组织国家委员会还启动了音乐和舞蹈文化庆祝活动,通过音乐和舞蹈促进文化和传统。值得一提的是,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肯尼亚周期间,大多数获奖者是 Isukuti 舞者,由于该舞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名单,他们有机会向世界展示这种独特的舞蹈。

1.3 合作

    在卡卡梅加森林举办融入Isukuti 舞蹈的文化活动、通过主流和社交媒体帖子记录获奖者、与教科文组织等进行深入合作,这些举措无不对促进遗产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肯尼亚志愿服务组织 (KVSO) 还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志愿者计划宣传卡卡梅加雨林和Isukuti舞蹈这些自然和文化遗产。该计划将当地和国际志愿者聚集在一起,在世界遗产地开展社会活动,包括组织游戏、舞蹈比赛、讲座和文化交流,以促进世界遗产地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志愿者计划给卡卡梅加森林带来了丰富活动,其通过肯尼亚 KVSO 组织成为国际志愿者中心,KVSO还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结识并邀请各自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朋友参与这些活动。


2.《良渚古城的“绘本+”》(中国杭州)

2.1 概况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面解读与阐释良渚古城遗址的遗产价值与内涵的专题博物馆,良渚博物院承担着引导公众保护并传承世界遗产的责任。

    良渚博物院选择用绘本作为主要载体,将深奥、专业的考古研究成果转化为科普知识,推动“绘本+”全域遗产教育模式。该模式的核心为青少年遗产教育,主要惠及青少年及其所属群体,以少年儿童为中心,将良渚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到家庭、学校、社区内。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和全面的技术手段,实现文化遗产在多地域、多领域的全覆盖。

    绘本有着具象鲜明的表现形式,既符合青少年的认知需求,又能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绘本创造了一位名叫“良良”的8岁女孩,她来自于5000多年前的良渚时期。为便于青少年与理解,良良能用同龄人的语境讲述世界遗产地的故事,这是在世界遗产活化利用方面的一次创新尝试。绘本系列目前已出版发行三册,分别介绍良渚文化陶器、良渚古城遗址与良渚文化玉器。绘本精美的画面模拟复原出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的生活面貌,清晰地展现每一件文物,精准地提炼每一个知识点,以最直观立体的方式赋能文化遗产,让世界遗产地活起来、动起来、走出去。


图片3

情景剧氛围布置


2.2 创意
    活动以“绘本+”全域遗产教育为理念,其创新点为四个“全域”:

· 时间上的全域:“绘本+”IP系列力图打造一个5000多年前的良渚古城世界,实现现代人与良渚时期的零障碍交流。它采用了“可看、可读、可听、可玩”的新型科普方式,严谨地对待每一件文物的器型、每一位人物的着装、每一个场景的环境,严格按照考古研究成果,力求最大化还原真实的良渚生活,让读者身临其境。
· 空间上的全域:为了打破世界遗产地在线下的限制,主办方在微信、微博、抖音、哔哩哔哩、喜马拉雅等平台进行直播,推送“良良”的图文、视频、音频等。
· 地域上的全域:通过“良良漫游记”跨界社教活动系列,让良渚文化走出去,走进了全省乃至全国的校园、社区、书店等文化场所。
· 功能上的全域:“绘本+”理念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研究、收藏、展示、教育的基础功能,实现了编辑社(绘本)、剧场(情景剧)、教室(课堂)、宣传窗口(媒体宣传)等多功能叠加的新型博物馆。

图片4

《良良的古城世界》系列绘本


2.3 合作
    在“绘本+”项目中,良渚博物院与学校、书店、慈善机构、当地政府、新闻媒体、基金会、非遗匠人等进行了广泛而优质的合作。

    基于“文化扶智“的理念,“良良漫游记”开创了博物馆与社会公益团队投身乡村学校文化建设的新模式。在湖北省恩施市巴东县,主办方为巴东民族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带来良渚文化课堂,并捐赠包括《良良的世界》系列绘本在内的各类图书共计1000册,鼓励同学们在巴东民族实验小学各年级建立“良良的图书角”。此后,主办方与良渚一小、巴东实验小学合作,启动 “共读一本书”活动,通过校际图书漂流、读后感交流等形式,让两地同学们结对、相互分享阅读体验,共同学习与传承文化遗产。

    在与良渚一中合作的暑期夏令营中,主办方就考古知识、直播技能对中学生们进行了培训,最终独立完成了《“石”忆 良渚先民的多彩生活》网络直播,获得了7.5万次播放量,成功实现了遗产地宣传的“再传播”。

    此外,主办方还为手工艺人提供场地,开创了世遗X非遗LAB系列课堂,让青少年能够亲手体验来自5000年前的陶器、玉器等工艺,深入了解遗产地知识。

三、小结

    优秀案例展示(VOL.3)中,来自肯尼亚和中国杭州的两个案例展示了以创意和科技为手段,因地制宜探索新的遗产教育理念与方法。这些案例不仅主张让所有青少年均接受世界遗产教育,同时唤起他们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引导他们自觉担负起保护世界遗产的责任。

    我们期望,此类宝贵经验能使更多的遗产教育实践参与者汲取灵感和营养,从优秀案例中提炼而出的“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的五点特质”能够为因地制宜的创新实践提供指引或参照。征集与分享活动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未来我们还将以此为基础,努力构建一个共建共享的世界遗产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国际网络,为遗产教育的模式创新和遗产地全面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下期,我们将为大家展示两项优秀案例,带您一同发现“你好呀!故宫”互联网遗产教育(中国北京)与儿童遗产教育的多维度探索——以贵州大利侗寨为例(中国贵州)这两个优秀案例如何合理运用互联网与数字化技术,线上线下相结合让更多人参与遗产教育。


 

 

供稿:案例征集工作组
编辑:何沂轩、张亦洋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