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

名称: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

遗产类别:文化景观

所在地: 北京市

批准时间:1998

遴选标准:(i)(ii)(iii)(iv)

    北京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地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颐和园在世界园林历史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东西方在园林建筑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而颐和园则完全是东方传统园林的代表。在这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虚实,以及山水集成体现的如此和谐和淋漓尽致。园林的布局和结构遵循了儒家传统封建制度思想;昆明湖上的三仙岛则了反映道家所追求长寿和不朽;万寿山上的宗教建筑则被寄希望于祈祷和求得佛祖的庇护。所有这一切都被集成在一个美丽的山水之景中。颐和园,构建于天然的山水之上,是中国传统园林运用和展现山水文化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体现东西方园林差异的典型实例。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里,中国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作为封建时代最后的一个皇家园林,颐和园是中国悠久的建筑和园林技术的一个缩影,它运用了许多科学以及工艺成就。颐和园结构完整而完好,这体现出宫殿建筑和园林技术之间理想化的和谐状态。它继承了所有中国统治王朝的工艺传统以及中国各个地区的园林技能,既有北方的魏巍壮丽,又有南方的精致细腻。它将帝宫的华丽,私家住宅的美丽以及寺庙的庄重结合在一起。它的景致多变,但又和自然环境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语:北京的颐和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它将人工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颐和园是中国哲学文化和中国园林设计的集中体现,它在整个东方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颐和园所代表的皇家花园,是世界主要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颐和园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