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上海中心在《少先队活动》上开设专栏面向青少年推广遗产知识
来源:上海中心 作者:于立晴  发表时间:2011-09-09  阅读次数:28483

第一期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1. 鼓励并激发队员们思考如何对待“记忆”以及作为“记忆的载体”的建筑遗产。
2. 教授与建筑遗产相关的知识。
3. 教授认识建筑遗产的方法和技能。
4. 培养队员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设计:
活动围绕上海市的两处建筑展开。这两处建筑分别为现位于上海市乔家路113号,曾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名噪一时的“梓园”;另一处为位于上海市延安西路64号的“大理石大厦”,现在是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加活动的队员们分为两个“侦探小队”,第一小队负责“梓园”的身世;第二小队负责“大理石大厦”的身世。活动按以下五个环节依次展开。

环节一:资料小侦探
根据指导老师提供的线索,两个小队分别对各自负责的建筑进行资料收集,即“取证”。目的在于使队员们初步了解建筑的历史。为了保证“取证”工作的效率,各“侦探小队”内部可以根据得到的线索进行分工合作。

所有资料都收集好后,各小队进行内部讨论,总结建筑的历史里什么是大家公认最有趣或最印象深刻的内容,并且根据每个队员的意见总结大家对建筑的印象以及大家最想看到建筑哪方面的风采。

在这一环节的最后,各小队的全体队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填写建筑的第一份档案表“信息卡”。

环节二:实地侦查在完成第一环节后,各小队到了与各自的负责对象见面的时候了。

第一小队到达上海市乔家路113号,运用拍照、绘画、文字描述等手段对“梓园”的现状进行观察和记录。第二小队到达上海市延安西路64号,同样运用拍照、绘画、文字描述等手段对“大理石大厦”的现状进行观察和记录。

在这一环节的最后,各小队的全体队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填写建筑的第二份档案表“现状记录卡”。

环节三:互教互学
在分别完成各自的侦查任务后,两个“侦探小队”互相交流。

第一小队向第二小队介绍“梓园”的历史和现状;第二小队向第一小队介绍“大理石大厦”的历史和现状。介绍的形式是多元化的,可以采用自编自演的舞台剧也可以通过小型展览等各种方式,重在鼓励队员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除此之外,两个小队还要相互交流在“取证”和“实地侦查”两个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或仍存在的疑惑,以及好的经验分享。

环节四:交换考察
在进行完第三个环节后,第一小队走访“大理石大厦”,第二小队走访“梓园”,以便在所听取的介绍之后,与实物进行“亲密接触”。之后,两个小队相互评价各自工作方法上的优缺点。

环节五:思考畅谈最后的环节在于总结整个活动内容的基础上激发队员们进行思考和畅谈观点。“梓园”和“大理石大厦”都承载了丰富的记忆,而两者的现状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个是被时光淹没了光华,被人们遗忘;一个是历久弥新,在人们的视野中一直光鲜亮丽。

那么,请队员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 两个建筑所承载的记忆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这些记忆应该被遗忘吗?是,因为什么;不是,因为什么?2. 对待记忆是可以有选择性的吗?如果选择保留记忆,那要如何保留?记忆的载体可以是什么?请每位队员都将自己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和结论写成一篇100字到300字的文章,然后组织一次演讲活动,请每位队员各抒己见,并进行讨论。

活动奖励:每个队员在活动最后所写的文章都将上传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和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的网站上,其中优秀的文章还将被选登在《少先队活动》杂志上。

小贴士:“世界遗产公约”为了保护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越来越被忽略和受到威胁,甚或濒临消失的文物和自然环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是遗产保护领域最具普遍性的国际法律文书,也是加入国家最多的国际公约之一,目前已有180多个国家加入公约。中国于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截止2011年6月29日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结束,中国共有41处世界遗产。



 

当前是:2/9 共9条信息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第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