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优秀案例展示(VOL.2)|《秦兵马俑史密森尼数字教育》(中美)《全国青少年世界遗产教育活动》(中国北京)
  发表时间:2021-10-20  阅读次数:2000

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优秀案例推介 Global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Innovative Cases 副本

1

 

一、背景

    智能时代,万物互联。世界遗产教育不仅是人与世界遗产之间最重要的连接方式之一,也是通向遗产地可持续发展创新解决方案的一把钥匙。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者开始进入遗产教育领域,这不仅推动着遗产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更迭,更为遗产教育突破既有边界和模式提供了可能。一系列跨界合作创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使我们确信,世界遗产教育领域一场全方位的系统性变革正呼之欲出。

    为了顺应和推动这一变革,我中心于2021年5月联合发起《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国际征集,以期推动有关国际经验的分享与合作交流,助力遗产地全面可持续发展。征集以全球示范性为核心标准,同时设立创新性、科技性、合作性、可持续性四项专业性标准。历时一个月的全球征集后,候选案例进入专家遴选阶段,并于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边会正式发布。这一活动得到各方的热烈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官网也发布了关于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征集的通知。一个月内,累计收到全球五大洲近百个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整体上,优秀案例呈现出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的五点特质:
(1) 以保护为基础,聚焦青少年,以遗产教育增进社会包容性和凝聚力;
(2) 以跨界创新方式推动多学科融合,探索内外结合的多方合作新模式;
(3) 以创意和科技为手段,因地制宜探索新的遗产教育理念与方法;
(4) 合理运用互联网与数字化技术,线上线下相结合让更多人参与遗产教育;
(5) 深度挖掘遗产价值,以教育为赋能手段,促进遗产地创新可持续发展。

    本次入选的10个优秀案例,从终身教育、遗产数字化、网络科技、文旅发展、世界和平、社会融合、哲学等不同角度出发,勾勒了一幅较为完整的未来世界教育发展的可能图景,代表了各个创新领域已初见端倪的新趋势,为我们共同探讨未来世界遗产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参照系。在优秀案例展示的系列中,我们将通过连续五期推文将内容翔实的案例介绍展示给读者,聚焦这些针对世界遗产地或特定遗产价值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呈现它们在过去五年中产生的实际效果,整合可以从中可以汲取的宝贵经验。

    上一期,通过来自法国和伊朗的案例,我们共同学习了世界遗产教育促进社会包容性的有益经验。本次案例展示,让我们共同走进《秦兵马俑史密森尼数字教育》(中美)《全国青少年世界遗产教育活动》(中国北京),探索它们如何以跨界创新方式推动多学科融合,探索内外结合的多方合作新模式。

二、优秀案例展示(VOL.2)
1.《秦兵马俑史密森尼数字教育》(中美)
1.1 概况
    2017年11月,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美国史密森尼学习与数字访问中心(SCLDA)共同研发的“秦兵马俑史密森尼数字教育”项目在美国正式发布。案例是以中国秦文化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文物数字资源为内容,根据美国中小学课程标准和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思维训练课方法,依托美国史密森尼数字教育平台创建的线上教育项目。受益人群主要是美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所有师生与使用史密森尼数字教育平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者。

    案例已完成关于美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学科六个模块的教育内容,在史密森尼学习与数字访问中心的官方网站上分阶段进行了推广和传播,线上访问量达7万多次并涵盖美国大部分城市。作为中国博物馆数字教育海外传播的创新成果,项目论文被第25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采纳,在第23届威比奖上获评最佳教育网站,在第二届中国机构海外传播杰出案例中获评“最佳可视效果案例”。


图片1

美国学生利用史密森尼数字平台学习“秦兵马俑数字教育项目”

1.2 跨界创新

    “秦兵马俑史密森尼数字教育”是中美两国博物馆之间首次进行数字教育资源的合作。该项目结合美国本土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及特点,深入挖掘文物内涵及背后故事,并提供专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教育理念及形式对遗产地文化进入美国中小学课堂具有开创性,对中华历史文化海外传播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多有裨益,更开创了传播新视野新思维。案例融合贯通遗产教育“讲什么、为何讲、给谁讲、如何讲”的内容及形式,颇具首创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极具亲和性、感染性和启发性。


图片2

秦兵马俑史密森尼数字教育模块

1.3 合作模式
    中美馆校之间强强联手以及与其他机构之间开展合作,是该项目有效运营的手段之一: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大型历史类遗址性专题博物院,作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之一的秦兵马俑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美国史密森尼学会: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体系和研究联合体,其学习与数字访问中心一直致力于应用博物馆资源在全球展开广泛合作,通过多维度的研究和评价体系,为受众数字学习开发新模式和新方法,使学习者通过网络平台最大限度地获取博物馆丰富的藏品资源、项目信息和学习资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的中国重点大学,也是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的高校之一。

    跨国别的合作不仅能够实现人类文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也为进一步提升各方在国际文化交流和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提供了坚实基础。后续,案例计划对中国古代其他朝代文化内容进行整合创建,形成新的数字教育合作体系项目。同时,持续加大中外博物馆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下,尝试由点到面,努力与世界更多国家加强协作,加大博物馆数字教育研发力度,让更多灿烂文明以数字化形式走向世界各地。

2.《全国青少年世界遗产教育活动》(中国北京)
2.1 概况
    2009年起,在中国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承办了连续多年的中学生“全国青少年世界遗产教育活动”。它秉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精神,通过教育和宣传及创新教育实践,努力增强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保护和传承。

    该案例每年选址一个世界遗产地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内容整体方案包括国学、国艺、遗产保卫者三大模块,由两个不同学校的学生合作完成每一个模块的项目任务。八年来共有近千名学生参与,得到了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的重视,部分参与学校还将方案带回自己地区再次组织更大规模的世界遗产教育活动。案例也举办了各类主题的交流研讨会和教育工坊,参与多次国际论坛,致力于让世界遗产真正走近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十余年的时间,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经历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逐步成为越来越多的部门、机构、特别是学校欢迎的教育内容和实践活动。


图片3

国学模块:搭好的斗拱将直接运到圆明园

2.2 跨界创新
    案例认为,真正的世界遗产教育既不局限于课本,更不会封闭于校园。世界遗产教育活动的实施超越了学校围墙,实现了专业力量、优势力量的集中,共同打造鲜活的可持续的世界遗产文化生态。近十年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世界遗产教育活动的丰富类型和逻辑体系:每年一次的教育活动是由专家、中学一线教师精心设计方案,注重与学生课内学习相结合,在实际生活中开展实践,让他们通过团队合作参与各个主题项目活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完成项目任务,从而获取知识与技能,培养对世界遗产的感情。

    案例中有一项内容为世界遗产元素纸艺服装设计,把文化遗产的概念引入通用技术课程,让学生用纸做的服装表现世界遗产的意蕴与形态,并且通过服装秀的方式进行展示。随后,这项活动由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通用技术办公室等机构在北京市乃至全中国倡导,发展为中学生纸艺服装设计活动。真正实现了传统与现代融合让年轻一代传播,古老与时尚对接,培养了一批热爱遗产,懂得文化的学生,同时推动了北京市的通用技术课程改革,甚至辐射到全国,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图片4

世界遗产元素纸艺服装展示

    此外,遗产保卫者模块的主题式微电影,号召青少年用微电影的方式展现世界遗产之美。这种拍摄微电影的形式,让参与其中的青少年近距离与世界遗产产生情感交互,作品在腾讯、新浪微博、优酷等中国国内主要视频媒体推出,这种模式操作性较强,具备推广价值。

2.3 合作模式
    世界遗产教育打破教育工作常规体制和运作机制,挖掘整合相关社会资源,建立“由教科文引领——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中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遗产地管理部门、相关NGO组织等相关遗产保护部门利益群体支持——学校相关部门实施”的遗产教育工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与政策要求相配套、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社会需要相融合、与自身成长互促进”的良性教育生态环境。网络建设以“服务、支持、共建同享 、共同成长”为原则,建立“全球——区域——学校”多层次的对话有效机制以及多渠道、多方位、课内外结合的能力资源库,在中国范围形成资源共享。

三、小结
    优秀案例展示(VOL.2)中,中美合作和中国北京的两个案例围绕世界遗产的青少年教育,以数字技术或趣味活动打破传统学校的围墙,不仅让学生对遗产知识更多了解,唤起他们对本国乃至全人类遗产的保护意识,而且由点到面地激发了学校、区域、跨国层面对世界遗产保护、研究和弘扬的新认识、新思路、新智慧。

    我们期望,此类宝贵经验能使更多的遗产教育实践参与者汲取灵感和营养,从优秀案例中提炼而出的“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的五点特质”能够为因地制宜的创新实践提供指引或参照。征集与分享活动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未来我们还将以此为基础,努力构建一个共建共享的世界遗产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国际网络,为遗产教育的模式创新和遗产地全面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下期,我们将为大家展示两项优秀案例,带您一同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Isukuti舞蹈在保护卡卡梅加天然雨林中的作用》(肯尼亚)与《〈良良的世界〉——良渚古城遗址的“绘本+”全域遗产教育理念》(中国杭州)这两个优秀案例如何以创意和科技为手段,因地制宜探索新的遗产教育理念与方法。



供稿:案例征集工作组
编辑:何沂轩、张亦洋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