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漪行动第六期“山水家园”:青年返乡实践获奖作品概览 |
发表时间:2023-05-05 阅读次数:1343 |
活动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与美丽乡愁公益团队为响应联合国世界遗产志愿者倡议(WHV),联合发起了“青年遗产志愿者行动计划「涟漪行动」”,号召青年返乡开展实践,以“为家乡编写一本小书”的形式记录家园文化。今年寒假,涟漪行动第六期如期启动,以“山水家园”为主题,围绕自然与人文、山水与家园生活的关系,设置2个基础赛道,分别为“乡村的山水智慧”和“城市的山水气质”,以及1个专项赛道“中国的山水遗产”。
最终,共有30支团队顺利进入了优秀作品答辩环节,项目的实践内容涵盖地方山水、民俗文化、历史建筑等多个领域!经过多轮评审,共产生了优秀作品奖15名、创意传播奖21名。
答辩回顾 两场结项答辩会现场合影
2023年3月28日下午,第六期涟漪行动优秀作品答辩会成功在线上举行。10位专业导师、30支项目团队,以及美丽乡愁公益团队成员参与了本次结项答辩会。 答辩会分为“乡村”和“城市”两个专场进行。会上,涟漪青年展示3个月以来的调研过程和成果产出,分享了在实践行动过程中的感悟与收获,专业导师和朋辈导师从选题聚焦、文化调研、成果呈现、公众传播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指导。
精彩速递 答辩会邀请到了多个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行动一线的公益导师、社会导师共同参与点评交流,并鼓励涟漪青年们持续行动,为家乡文化传承传播贡献更多的青年力量。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重温导师们的精彩点评吧!(以下顺序按嘉宾参与场次先后排列)
各个青年团队可以尝试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从更加理性的角度解析特征与问题。美丽乡愁不仅仅是我们感性的体验,也期待更多年轻力量的参与,增加更多专业视角的解读,聚焦调研对象当下面临的挑战、未来的发展方向,体现青年眼光的思辨性。
蔡述进(上海国峯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 后续伙伴可以进一步链接到“人”、链接到“社群”,抓大放小地深入探索;在资源的探索方面,大家对乡村第三方资源的探索有所忽略,如基金会、企业等,希望大家进一步探索这一部分的力量,以第三方介入的视角延伸行动。
赵承志(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团委书记、同济大学团委实践部指导老师) 乡村振兴不是乡村的城市化,乡村振兴的大方向是保留城乡各自的特色,都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要提升乡村的吸引力。各团队对提升乡村吸引力的努力很出彩,但后续也应继续思考如何回归初心,即如何让当地人意识到家乡文化的价值。
彭婧(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工办副主任、美丽乡愁公益团队创始人) 年轻人的传播方式已取得一定影响力,也可以进一步思考对内的传播,即如何和村民分享,让遗产地的本地人也意识到家乡文化的意义,也可以进一步思考青年视角与官方视角的文化解读差异,体现在地青年的独特洞察。
钟晓华(同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涟漪行动成果通过链接地方媒体和文旅部门,能够很好地宣介城市价值、体现城市特色文化和空间的关系,彰显新时代城市文明和可持续城市更新,这种文化视角可以通过进课堂、制作vlog等方式多场景展示叙述。
刘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 (上海) 项目专员) 今年的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其中有个主题是“文化自信自强”,大家成为一个家园文化传播参与者、观察者甚至创作者的时候,其实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让我们与家园、文化遗产建立更深的链接,我们对于自己文化的理解更深入之后,文化自信会随之产生,也能通过自己去影响更多的人和群体,因此每一位涟漪青年都是宝藏。
孙博浩(同济大学校团委实践部学生负责人、2022年上海市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同行计划优秀个人) 参与涟漪行动的各位青年都对家园文化和山水有深厚感情,如何将感情落地并充分传播出去?目前看到的建筑图纸、声音地图都是凝练成果很好的体现。传播过程中,如何能够把实践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东西转化成可阅读、可理解的成果是很重要的问题。
获奖作品公示 优秀作品奖(名单顺序依据团队内部编号确定,与项目排名无关) 以桥相逢,以塔归乡 团队选题聚焦且充满巧思,从“沟通之桥”与“归乡之塔”这两个文化符号入手,展现泉州的遗产价值与家园记忆。经过扎实的调研,团队也呈现出高质量的作品。团队一方志设计精美、结构清晰、文笔优美。借由塔桥元素梳理了泉州从过去到当代的发展,通过实地采访引入不同代际、不同身份的群体对桥塔记忆及文化传承的思考,以山水、文化、记忆和传承四大主题串联起一方志,将桥塔承载的泉州文化发展画卷徐徐展示在读者面前。此外,丰富的山水创作也体现了团队对文化传承的新思路。
「乡遇·琼霖」——走进海南霸王岭腹地王下乡黎族村落
@遇琼霖山水实践队(沈秋燕 马金悦 唐雅捷 周瑞桐 孙孟 孔维新) 团队深入挖掘了海南黎族村落的历史文化起源、民族艺术传统及黎族村民的乡间生活,展现出村落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丰富的乡村记忆。团队一方志内容丰富,视频拍摄精美,让人对黎族村落心向往之。当然,更打动人心的,是团队在调研过程中结缘的故事,以及在故事书写中展现出的切切之情。这“故事”,这“情”,既是故事主人公的,也是独属于团队本身的。在相遇、分别中,在对话、记录中,以及一方志、视频、山水创作里,都能看到景之美与情之美。 「洞·见」——探寻张谷英村的山水韵脚
@巴陵游侠(刘嘉欣 薛紫嫣 刘馨怡 吴思佳 冯哲) 团队选题聚焦,经过扎实的调研,将乡村的山水智慧凝练为“和”字,并从“山水之和”“建筑之和”“家族之和”“和而不同”四个维度展开叙事,统领所有作品,思路非常可取。团队一方志内容丰富,架构清晰,注重挖掘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关注村落的人居生活与未来发展,并以“和”字凝练全篇,将张谷英村的风韵跃然纸上。视频亦从“和”字出发,拍摄了村落的和美生活。视频画面优美,生活气息浓厚,文化内涵丰富,配乐与旁白缓缓流淌,与画面完美映衬。 浙里堰语——从白沙溪三十六堰看婺州人与水的羁绊
@十四江城(夏朵涵 应佳怡 余玥 祝严清 赵辰煜) 团队聚焦白沙溪三十六堰这一灌溉工程遗产,从“沿途风景”“历史文脉”“山水智慧”三个维度展开,以“人”与“水”的关系、故事为线索,将当地人依水而生的生活、时代积累的治水智慧娓娓道来,为读者呈现了一地丰富鲜活的山水生活图景。切入点小而精,结构清晰。同时,团队视频也清晰地展示了白沙溪的优美风光与当地人依水而生的生活。山水壁纸、山水明信片等创作也较为精美。丰富的项目成果能够让读者与团队一起“在大自然的宜人景色里沉醉,在劳动人民的朴素智慧里叹服,在悠久文脉里沉思、沉淀、成长”。 青神竹话
@竹林七贤(刘利美 张林茜 勾璇 李珂琦 蒋雨嫣 王越琦 谢星雨 万诺萍) 青神竹话团队以“竹”元素贯穿整个项目,选题聚焦,体现了家园的山水特征、文化内涵与产业特性。团队一方志结构清晰,从“寻竹迹”“品竹韵”“探竹魂”“创竹意”几个板块出发,呈现出青山的山水风光、竹编历史、竹编产业及从业者。其中,“探竹魂”板块以对竹编大师陈云华和竹旅公司工艺师赵玉明的人物专访为主体,展现了手艺人的精神及竹艺对村落发展的助推作用,调研扎实,内容丰富。 伴水而兴——东平运河文脉寻迹
@水韵东原(牛万一 孟响 贾俊苏 李涵 吴晓彤 赵梓淇 王启帆 于书涵) 团队从非遗、食物等角度出发,对京杭大运河沿线重要节点东平河进行了深度文化调研,链接到东平河文化相关的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扎实的调研。团队的东平湖美食插画精致且富有创意,《顺水而留》运河主题故事片构思巧妙,拍摄精良,文化内涵丰富,传播效果优秀,展示了青年与家乡文化交互碰撞的无限可能。 从“砖窑”到“丹凤朝阳”——探索云南大理茶马古道沿线村落凤阳邑
@启航朝阳(王璐 吴可嘉 王振荣 程城 杨宇松) 团队选题及调研视角富有深度,其聚焦大理凤阳邑村,这一因“茶马古道”而兴的古村落,通过其独特的空间及文化特质,探究了古村营建与山水自然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辨性发散,采访链接多元群体,收获不同视角,进而围绕文旅发展与风土留存,思考了古村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团队一方志设计精美,文笔优美,“叩道问史”“场所记忆”“古村重辉”等篇章的图文编排充分体现出团队的思考。此外,团队创意成果及云游山河视频也十分优质。创意成果方面,团队设计出一系列凝练当地文化特色的村落标识,具有传播价值和应用价值。视频以十二时辰为线索,展现出村落的前世今生,文化内涵丰富。 连通星城——湘江山水对长沙夜生活方式的影响探究
@星城夜行侠代号SYQ(帅雅淇 沈韵琪 ) 团队较为全面地挖掘了长沙湘江夜生活的文化特色,从“长沙的‘水’与‘夜’”“湘江夜经济分析”“人物访谈录”“山水创作一览”四个部分创作一方志,通过查阅资料、访谈、调研等形式深入地探索了“湘江的夜经济”,并记录下不同人群眼中的对长沙夜生活的记忆。整体成果覆盖广泛、呈现清晰、传达出当地居民与旅客的真情实感。在一方志和视频的基础之上,团队提炼家乡文化特点,设计了系列“妹陀”IP 形象,并运用该形象在推文和视频中介绍长沙,带领大家感受城市烟火气息,为家乡文化的传播与创变增添了新的可能。 矿山与南湖——山水间的唐山城市气质与城市认同
@Fawkes the phoenix(王靖瑀 张语 杨书源 周曾祺 于溪 毕跃川) 唐山文化演进三部曲是一个宏大的叙事,而团队在城市史的脉络下,进行了清晰的板块划分,找到了诸多文化细节与人物故事支撑,较好地驾驭了选题。团队通过“依矿山而兴”、“历烈震之难”、“谱生态之歌”三个板块,问祖溯源、承志纪实,将唐山这座城市生动地展现给读者。通过近代工业的发展沿革、不同身份的居民对城市一山一水的真切感受、生态文明建设的转型探索,编写出构架完整、内容详实的一方志。团队在行动中链接到多样人群,并通过拍摄精美且蕴含力量的视频、富有创意的主题字体设计等方式进一步传播行动成果,发挥“涟漪青年”的带动力量。
横贯山城水
@我要番茄(覃锌钊 覃栋健 曾小倩 罗鸿梅 刘雨衡) 团队聚焦人、山水与城的关系,采用路上观察学方法,完成了一本既富有设计感、又具备可读性的一方志。《横贯龚州,穿越平南》既是一册生动而详实的城市徒步笔记,更是一则颇为引人入胜的小城故事。团队将扎实的田野调研化为笔墨千言,以江水与城市的关联为逻辑,将读者一并带入了这段饱含乡情的城市徒步之旅。作品的呈现不仅融合了可爱的手绘地图,更加以青年之视角展现出平南青年一代心中的拳拳乡情,为“城市纵剖面”赋予了双重含义。此外,团队还面向高中生策划了“山水城市之我见”与“写首小诗给平南”的涟漪活动,进一步扩散了涟漪。团队的视频创作用成员外婆的视角展示了平南这座山水小城的生活,富有温度与亲切感。 锦诉成都
@成都火锅特工(陈珂妍 杨恩鉴 段力恩 易胤辰 潘一鸣) 团队选题紧扣“山水家园”,以府南河为调研地点,聚焦人水关系,从河畔场所变化观市民滨水生活的变化,从河道治理与环境提升看城市建设发展,调研视角十分可取。作品呈现上,团队一方志设计风格独特,图文编排富有美感,内容充实丰富,翻开页面,就仿佛步入了一个个河畔空间,走进一个个动人故事,聆听一次次青年发声,府南河古今变迁的画卷就这样缓缓展开在眼前。此外,团队制作的创意作品《万里锦江图》集府南河沿线的内容与一页,完成时间和空间意义上的重构,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我家住在大湖边:滇池山水变迁和昆明城市格局与气质
@春城好人(石昊宇 武悦 许若兰 李科衡 杨泽骁 杨智钦 龚园 商继元)
“滇池对昆明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昆明人对滇池的感情格外不同?”团队围绕这一主题,对滇池山水以及人物故事开展了深入调研。团队一方志内容扎实,文笔优美且饱含深情,特别是人物访谈部分感情真切而动人,向读者展示出了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故事相辉映的滇池及昆明。对不同群体的链接充分体现了团队的实地调研力,对人水关系、水城关系的深度思考也彰显着团队的文化思辨力。此外,团队的创意作品与传播视频也十分优质。创意作品为“大湖之血”文创桌游,形式新颖,内涵丰富。视频讲述了不同群体的昆明人眼中的滇池记忆,真挚的情感搭配精美的画面,将昆明人母亲湖的故事娓娓道来。
重庆山水中的棒棒文化
@一根扁担上的蚂蚱(杨涛 赵思颖 李瑾睿 钱杨 唐佳 代宇 韩相 夏宇晨) 团队选题聚焦重庆的“棒棒”这一职业群体,既切合城市山水气质,也具有充满关怀的人文之思。团队一方志不仅关注棒棒群体所诞生的山水环境,也关注到棒棒群体的生活细节和职业变迁。其中的摄影作品充满感染力,表现出棒棒的力量与生活之间的张力。同时,团队还打造了线上摄影展,进一步传播了棒棒文化。创意作品方面,团队制作的云游山河视频中将对棒棒的述说以及棒棒自己的述说结合在一起,完成度高、富有感染力,向我们介绍了“棒棒”的同时也展现出重庆山水与人的紧密联系,山水造人,人亦眷山水。围绕棒棒群体开展的文创设计具有鲜明的视觉特色,体现了团队的设计表现力。 林下“菇”事——庆元林菇共育系统的扎根·生息·蝶变
@林下菇事⼩队(管毅 周嘉宜 刘诗琪) 团队以庆元“香菇”为切入点,用“扎根”“生息”“蝶变”三个关键词串起当地林菇共济的人文地理历史,及产业发展转型的当下面貌。团队一方志设计精美,结构清晰,由“小小菇事”说开去,为读者展开徐徐展开一幅庆元独特山水家园的画卷,体现对村落特质的理解与洞察。同时,团队的一方志还具有很多优质的可视化表达,清晰地呈现出农业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智慧、菇民的寻菇之路等文化信息,具有可读性。团队的视频与一方志具有相同的结构,较好地科普了这一农业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创意作品为“菇乡寻宝手册”,具有互动性,寓教于乐。
万籁生水——听见晋安河
@河我一起(池毓亮 李文娟 陈楠 谢舞丹 郑玮偲 王梓) 团队选题极富创意,以声音为切入点,展现了福州晋安河畔充满烟火气息的场景。调研及叙事线索清晰,从河与市、河与城、河与神、河与人各个板块呈现内河折射出的丰富的生活世界与信仰世界,巧妙地串联起河上的龙舟、河边的庙宇、河中的打捞船工人等细节,也将一代代福州人的记忆连珠成串,展现令人向往的滨河生活图景。作品呈现方面,一方志逻辑流畅、行文风格活泼有趣、视觉呈现独具风格又充满细节,可读性很强,还通过晋安河手绘地图、内河声音主题视频等创意作品向更多受众展现福州内河文化的多样魅力。
创意传播奖
(名单顺序依据团队编号确定,与项目排名无关)
「乡遇·琼霖」 ——走进海南霸王岭腹地王下乡黎族村落
@遇琼霖山水实践队(沈秋燕 马金悦 唐雅捷 周瑞桐 孙孟 孔维新) 团队创意视频《这方热土|故事的开始》体现了拍摄手法的专业性与内容传达的丰富性。视频充分展现了海南岛的生态环境与黎族村落的生活,使人身临其境感受当地的自然文化生活百态,整体的运镜也让人感到十分流畅舒适。与此同时,团队还设计了一系列的色卡,展现了村落的历史、民俗、技艺、美食、美景等,具有趣味性和观赏性。 「洞·见」—— 探寻张谷英村的山水韵脚
@巴陵游侠(刘嘉欣 薛紫嫣 刘馨怡 吴思佳 冯哲) 团队创意视频《「洞·见」张谷英村的山水韵脚—“和”》在柴米油盐、邻里交往、儿童嬉戏这样的生活细节中逐渐描绘出独属于张谷英村的古朴韵味和动人故事,文案细腻自然,与朴实的画面相得益彰,叙事效果平实而不平淡,视频在视频号、B 站等平台发布,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除了视频,团队还通过推文、海报、文创明信片等展现张谷英村的生活场景,创意成果总体上具有很好的传播潜力。
伴水而兴——东平运河文脉寻迹
@水韵东原(牛万一 孟响 贾俊苏 李涵 吴晓彤 赵梓淇 王启帆 于书涵) 团队创意视频《顺水而留》立意深刻,将“传承”与人民史观相结合,对运河作了人格化的艺术处理,用精妙的剧本设计、优美动人的旁白文案及优质的拍摄剪辑手法,展现了历史人物对运河的贡献,呈现出运河与人相伴相生的故事。此外,团队还围绕调研主题设计了精美的插画,通过妙笔让各类食物灵动起来,以拟人的方式创作了食物介绍词,设计和概念都具有巧思。
高山村
@高山村小队(曾浩然 李琰璐 何昌洪) 团队通过对高山村古建筑、宗族文化和民俗民风的深度调研,讲述一脉相承的高山文化特色。创意作品方面,团队制作了精美的海报和明信片,去呈现建筑式样、壁画和细部构造,让读者能够近距离感受到人居建筑背后的巧思。此外,团队创意视频以高山村的榕树为第一视角,展现村落的整体风貌和历史变迁,较有创意。
从“砖窑”到 “丹凤朝阳”——探索云南大理茶马古道沿线村落凤阳邑
@启航朝阳(王璐 吴可嘉 王振荣 程城 杨宇松) 团队创意视频《凤阳邑十二时辰》用青年视角系统介绍了凤阳邑和茶马古道的故事,以十二时辰为线索,串联起古村的历史溯源、马帮文化、建筑风貌、居民生活、文旅发展等多个方面,充满文化内涵与深度思考。此外,团队还为古村设计了特色村落标识,是一次有意义的文化设计尝试!
穿在身上的佤乡山水
@云裳佤情(罗晓奕 李群芬 李筱彤 李嘉宸 罗振宇 李嘉骏 陈洋) 团队针对佤族服饰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剖析了服饰的纹样、色彩、材质与翁丁小镇自然山水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调研收集到的服饰式样照片,创意设计了H5换装小游戏,视觉效果好、互动性强,兼具趣味性和文化传播力,以此来吸引更多人关注民族服饰的传承与保护议题,值得点赞和学习。
澳门历史城区调研
@澳门历史城区调研(欧嘉尧 云昊 张永康 刘颖蓉) 团队基于对澳门本地文化地标的调研,创意打造了关注本地居民、具有澳门特色的文旅路线图。路线图设计风格独特,并有配套的地图应用创作视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进一步传播推广的可能。
端州古城觅峡——羚羊峡文化的探索与弘扬
@羚羊逐风(岑怡宁 邹嘉恩 许越 慕容卓怡 翟思颖 房炜) 团队对家乡端砚文化的人、物、事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基于调研成果,进行了端砚香水和端砚手工皂等文创设计,在发挥主观创造性的同时,发掘端砚魅力,增加了宣传家乡文化的触觉与嗅觉维度,具有很好的设计创新性与可传播性。
豫见洛阳——龙门的前世今生
@伊阙溯洄小鱼群(张琳雪 吴佳倩 冯晟城 张雨沛 王越) 团队聚焦洛阳龙门石窟,对守护石窟的工匠刘爷爷进行了扎实的访谈,并以推文《50/67 去守护那千年历史的回声》记录下了刘爷爷与石窟相伴相守的故事,触动人心。此外,团队的设计的马克杯、帆布包等多样文创作品十分精美,通过视觉设计让人感受到龙门石窟的厚重文化。
矿山与南湖—— 山水间的唐山城市气质与城市认同
@Fawkes the phoenix(王靖瑀 张语 杨书源 周曾祺 于溪 毕跃川) 团队创意视频作品沿用了一方志“初生”“浴火””涅槃”的主体框架,逻辑结构清晰,画面精美,文案字幕简洁优美,向观众展示了唐山真实的历史变迁、整体环境和市民生活。
关在春风,不尽域雪——阿勒泰市将军山冰雪文化探究
@与疆缘(乌丽江 邓思茹 沙木哈尔·阿吾森 葛馨怡) 团队从冰雪文化的历史背景及起源出发,开展了丰富的实地调研与人物采访。团队制作了精美的创意视频,通过滑雪者的视角,带读者走近真实的冰雪运动现场,很好地展现了滑雪运动的魅力与地方冰雪文化的特色。
扬州公共沐浴文化嬗变之研究
@运河青年(返乡版)(刘雅昕 潘文秀) 团队选题视角新颖,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展开扬州地区沐浴文化的前世今生。基于沐浴文化,团队设计了丰富有趣的文创产品,如体现扬州沐浴特色的沐浴球套装、毛巾包装、茶包等,这些创作使得沐浴文化可阅读、可欣赏、可传播,充分彰显了团队的设计巧思与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与市场化应用价值。
姚邑风华--探究余姚城山水气质的千年积淀
@物竞天择队(陈家杰 张哲皓 孟敬初 郭畅 王梓岩 董思涵) 千年山水的积淀,在团队的娓娓道来中变得生动且充满韵味。团队自行设计的《一方志》每一页都十分精美,画面既有着江南小城的氤氲水气,体现着温婉灵动的气质,也有着一份历史的厚重感,彰显着余姚的宽和坚韧。此外,团队的创意成果包含了文化衫、帆布袋和明信片的设计,既展现了涟漪青年的年轻活力和对文创内容的敏锐思考,也兼具家园山水的内在风韵。
横贯山城水
@我要番茄(覃锌钊 覃栋健 曾小倩 罗鸿梅 刘雨衡) 团队的创意视频《“在”平南》是对于田野调研主题内容的凝练,既传达出平南青年对于家乡的赤忱,也呈现了城市“情感纵剖面”中的诚挚情愫。团队通过纪录片式的镜头语言和平铺直叙的叙事逻辑,将可爱的平南婆婆作为讲述者,配合淳朴的方言旁白,在短短的3分钟内让观者看见了一座真诚的城镇和一群真诚的人。
锦诉成都
@成都火锅特工(陈珂妍 杨恩鉴 段力恩 易胤辰 潘一鸣)
团队创意作品《万里锦江图》采用拼贴手法,将成都府南河畔文化地标集中呈现,其中的生活图景也很好地体现了人水和谐共生的关系,整幅流动图景使人有身临其境、云游山河之感,是一份极富创意与美感的成果传播作品。
我家住在大湖边:滇池山水变迁和昆明城市格局与气质
@春城好人(石昊宇 武悦 许若兰 李科衡 杨泽骁 杨智钦 龚园 商继元) 团队创意视频《我家住在大湖边》向我们介绍了昆明青年眼中的滇池,随后围绕自来水厂、围湖造田、滇池治理等方面讲述了上世纪以来昆明人与滇池的故事。视频画质精美,感情真挚而又不失活力,是一份极佳的传播作品。此外,团队还制作了一份“大湖之血”文创桌游,主题与滇池治理紧密相连,从中能够看出团队对于家乡环境的深切关怀,将文化与游戏相结合,亦是一次非常有趣的文化推广新尝试。
重庆山水中的棒棒文化
@一根扁担上的蚂蚱(杨涛 赵思颖 李瑾睿 钱杨 唐佳 代宇 韩相 夏宇晨) 团队制作的创意视频从重庆的现状发展讲起,述说主体的切换时机把握得非常精妙,将棒棒这一群体的生存与生活娓娓道来,展现了他们与重庆山水的关系,引用了视频资料展现了重庆棒棒们心底的重庆梦。同时,团队还设计制作了优秀的文创产品,用如今的潮流文化风格对棒棒文化和精神进行重新的呈现。
茶(察)古今,盐(研)山水——前墘村调研活动
@山水派队(胡传敏 毛思凝 陆馨 陆洪业 郑佳欣 周婉婷 黄冰柠 胡稚敏) 团队以茶盐古道为主线,对福建屏南前墘村进行了深入调研,与多位关键人物进行访谈。创意视频《茶盐古道》沿着核心主线为读者展示前墘村的历史文化,生动的讲述将读者带领到前墘村的丰富文化中,剪辑精良,为前墘村的文化传播贡献了青年创意。
仙山绿水中的国家瑰宝——仙居杨梅栽培系统
@千年仙梅小分队(周怡成 朱鹏高 张潇颖 泮方甜 朱佳怡 陈祎琳 陈奕儿 陈乐怡) 团队聚焦仙居杨梅栽培系统这一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了丰富的实地调研和人物访谈。基于调研,团队创作的创意作品“采仙梅”有鲜明的乡土性,画面清新优美,寓意美好。创意视频也较好地科普了农业文化遗产体现的劳作智慧,并展现出农遗传承守护者的风采。
万籁生水——听见晋安河
@河我一起(池毓亮 李文娟 陈楠 谢舞丹 郑玮偲 王梓) 团队的创意作品都体现了对声音细节的巧妙运用,推文把焦点投注在湖畔合唱团、水域保洁员、夜市摊主等具体的个体身上,为创作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创意视频没有解说,却使晋安河畔的万般声响成为绝对主角,为晋安河的文化故事提供了自我注解。晋安河声音手绘地图也精美生动,创意成果兼顾不同受众群体内容偏好,总体上具有极强的传播潜力。
榕事城市指南之白马河探秘
@榕事工作室(陈宇欣 刘伟煌 刘景俊 林若雨 郑心彤 陈林琳 陈正阳 林鋆) 团队凭借对于福州文化的深厚了解和优秀的叙事能力创作出了独具创意的传播作品。推文以“cityboating”的创意形式,从白马河历史文脉说起,到其融入现代都市的文化图景,严谨细致的文献考证和对古今变迁的观察流畅衔接。创意视频《终于串起了福州内城!白马河 citywalk 攻略沉浸式完全讲解》风格生动有趣,诸多生活化细节,穿插着成员儿时的回忆,让白马河的变迁从历史的宏大书写中落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活里,人与自然的主题在作品中流畅融合,视频在 B 站平台发布后播放量1.6万+,传播效果优秀。
活动预告
如果你想一睹优秀团队们的精彩作品,那就千万不要错过了即将于5月上旬拉开帷幕的涟漪青年节!
本次涟漪青年节将延续“山水家园”的主题,于线上线下同步开展。你将有机会参与主题展览,一览青年们对家乡文化的创意呈现;你将有机会参与涟漪青年论坛,与优秀志愿者代表、相关领域专家等各界人士共话青年的遗产保育行动;你还可以通过线上多元形式或线下快闪活动,参与到涟漪青年节的互动中来。敬请期待!
涟漪ers步履不停
希望各团队
继续发挥青年之力量
激起更多家园文化之涟漪
排版&编辑 | 蔡安琪 俞乐 徐一宁(实习) 出品 |美丽乡愁公益团队 |
下一篇:“世界遗产影响评估”导师培训班
|
- 获奖公告|2024“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在46届遗产大会现场揭晓
- 新闻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项目”第二期中国试点项目——黄(渤)海候鸟栖息地I 期培训班顺利举办
- 预告:46届世界遗产大会“面向未来的遗产教育”边会将于7月23日在印度举行
- 出版 | 中心简讯 No. 62 最新发布,欢迎至中心官网下载阅读
- 新闻| 世遗漫谈:2024世界遗产贡献可持续发展目标成功召开
- 新闻丨法国文化部建筑与遗产之城、夏约学校、法国建筑科学院一行来访
- 新闻丨“超越界限的遗产: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法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学术研讨会 大理工作坊”——精彩发言集锦(下)
- 新闻丨“超越界限的遗产: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法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学术研讨会 大理工作坊”——精彩发言集锦(上)
当前位置:首页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