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大运河

大运河

遗产类型:文化遗产
所在地区:中国
入选年份:2014
遴选标准:(i)(iii)(iv)(vi)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浙江,是纵贯中国东北平原与中东部平原的大规模水路系统。大运河始凿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7世纪隋代时第一次被构想成为帝国统一的交通方式。这一构想导致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修建工程,创造了工业革命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形成了帝国陆地交通系统、谷物和战略原材料的运输,以及粮食运输的支柱。至公元13世纪,大运河已经形成了长约两千公里的人工水路,连接着5个中国最重要的流域。大运河在确保国家的经济繁荣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直至今日,依然是内陆交通的主要方式之一

大运河因符合标准(i) 、(iii) 、(iv) 、(vi)于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标准(i):中国大运河是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水利水运工程的杰作,创造性地将零散分布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区间运河连通为一条统一建设、维护、管理的人工河流,其为解决高差问题、水源问题而形成的重要工程实践是开创性的技术实例,是世界水利水运工程史上的伟大创造。中国大运河以其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尺度,证明了人类的智慧、决心与勇气、是在农业文明技术体系之下难以想象的人类非凡创造力的杰出例证。

标准(iii):中国大运河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已消逝的一个特殊的制度体系和文化传统—漕运的形成、发展、衰落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漕运是中国大运河修建和维护的动因,中国大运河是漕运的载体。中国大运河线路的改变明显地受到政治因素的牵动与影响,见证了随着中国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改变而带来的不同的漕运要求。由于漕运的需求,深刻影响了都城与沿线工商业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围绕漕运而残生的商业贸易,促进了中国大运河沿线地区的兴起、发展与繁荣,也在中国大运河相关遗产中得到呈现。

标准(iv):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延续使用时间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运河,被《国际运河古迹名录》列入作为世界上“具有重大科技价值的运河”,是世界运河史上的里程碑。中国大运河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状况异常复杂,开凿和工程建设中产生了众多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践,并联结为一个技术整体,以其多样性、复杂性和系统性,体现了具有东方文明特点的工程技术体系。它展现了农业文明时期人工运河发展的悠久历史阶段和巨大的影响力,代表了工业革命前土木工程的杰出成就。

标准(vi):中国大运河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与观念的印证,并作为庞大农业帝国的生命线,对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大运河通过对沿线风俗传统、生活方式的塑造,与运河沿线广大地区的人民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关联,成为沿线人们共同认可的“母亲河”。

 




(图片来源: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