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科普研学导师培训班顺利召开
作者:李泓、林青芸  发表时间:2020-08-26  阅读次数:2317
图片1

        2020年8月18-21日,为了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对武陵源遗产价值的认知度,加强世界遗产的自然科普教育,培养地方研学导师储备力量,提升世界遗产的解说和阐释水平,开发以遗产价值为核心的高质量旅游产品,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政府与我上海中心联合举办了为期三天的“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研学导师培训班”


图片2

        培训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8月18日,面向武陵源区中小学教师、导游、旅游从业人员、景区企业工作人员、遗产地管理人员和村民代表的科普讲座,共计92名学员听取了讲座,是近年来首次较大规模的面向导游、旅游从业者和村民的世界遗产科普讲座;第二部分是8月20日的世界遗产研学导师筛选,共计30名学员参加了面试,主要来自武陵源区旅游职业学校、索溪中心学校、地质博物馆、导游协会和张家界景区旅游服务中心;第三部分是8月21日的世界遗产研学导师定向培训,分别在金鞭溪、龙尾巴村、湘西吊脚楼进行场景互动式教学,30名学员纷纷表示定向培训刷新了自身对原有研学的认识,对开展学生科普教育、导游培育、改良武陵源区的研学产品有巨大帮助。



科普讲座


        18日上午9点,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地质公园科普讲座在武陵源区人大会议室准时召开,武陵源区林业局局长邓众望,武陵源区林业局副局长胡新华代表武陵源区人民政府出席了本次培训班。上海中心项目专员李泓女士、李建中副教授以及日本NEAL自然导师蒋晓娟老师在会上做出了精彩的演讲,来自地方的中小学教师、导游、景区企业工作人员及遗产地管理人员共92位作为学员参加了培训会。


WeChat Image_20200819220138

武陵源区林业局局长邓众望(第一排左三)、上海中心李泓女士(一排左二)、蒋晓娟老师(一排左一)参加了会议


会上,李泓女士主持并向大家介绍了亚太遗产中心以及培训内容,强调了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项目以及武陵源作为项目中国试点单位的重要性,提出了武陵源可持续发展目前的问题,并点明了研学在武陵源未来经济发展中的潜在力量。


图片5

武陵源区林业局副局长胡新华(左二)、上海中心李泓女士(左一)在培训会上讲话

 

        李建中副教授以《世界遗产在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为题做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讲座,向参会人员介绍了世界遗产组织的起源和发展、世界遗产的定义和分类,并生动地介绍了我国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自然双遗产以及背后的遗产保护故事。此外,针对大众普遍的对武陵源缺乏认知的问题,李教授向参会人员详细介绍了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水体景观、植物动物资源等自然遗产价值,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土司文化、吊脚楼建筑文化等文化遗产价值,并向大家讲述了武陵源的保护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图片6

上海中心李建中副教授在会上演讲


        下午,上海青研系STUDIO创始人、日本NEAL自然导师蒋晓娟老师以《数据化研学与市场》以及《研学规范与课程设计案例》为题向学员介绍了研学的发展历史、研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发展方向、挑战与机遇,并根据武陵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介绍了乡土农耕主题、森林主题、民族文化主题、地质科考主题的研学教育案例,如《一颗禾苗的成长》、《稻田里的音乐会》、《萤火虫栖息地保育》等研学活动,为研学在武陵源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鲜的思考与指导。


图片7

日本NEAL自然导师蒋晓娟老师在会上演讲


        会议反响热烈,学员们在会后与各位导师进行了密切的交流与探讨。根据47份有效问卷显示,87.2%的参会人员认为此次培训有助于其自身工作的提高,93.6%的参会人员认为此次培训提高了他们对武陵源的认知。会后,有30人报名参加了20日的研学导师面试及21日的定向培训活动,希望通过研学提升自己,也期待将自己的工作所学应用到研学中,为武陵源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研学导师筛选


        20日下午,上海中心李泓女士、李建中副教授、蒋晓娟老师面试了30位对研学有深厚兴趣的来自各行各业的学员,与学员们展开了一对一的亲切交流。交流过程中,学员们都积极表达了对研学教育活动的热情,不少学员们也从个人从业经验出发,与导师们充分探讨了武陵源旅游行业发展现状问题,并表达了他们对武陵源未来研学活动的期许。最后,遗产中心选取了第一批对研学有热情的学员作为了未来研学活动的导师储备力量。


  面试学员



定向培训


21日,上海中心对30多位学员开展了更为深度的地质地貌乡村生活吊脚楼建筑文化三方面的定向培训,由蒋晓娟老师及李建中教授担任导师。上午,蒋晓娟老师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如何开展研学活动》的讲座,通过一系列的团队活动不仅加深了学员们相互间的认识,更是让学员们了解了研学活动中团队破冰的方法和技巧。此外,蒋老师在讲座中系统解读了研学开发的内容、步骤和重点,提出了研学活动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场景教学”特点,介绍了符合武陵源特色的四大场景:地质地貌场景乡村生活场景乡村植物场景吊脚楼场景


讲座后,蒋老师带领学员们徒步武陵源龙尾巴村、金鞭溪,实地向学员们介绍了如何利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进行教学,如,在菜地观察豆科植物藤蔓的旋转方向;在乡间水塘和金鞭溪测量水的温度和酸碱度;观察蜜蜂的生存环境与蜂桶的构造;在金鞭溪用绳子与绳结表达武陵源峰林地貌的形成过程;采集野外植物并使用APP了解植物种类。


微信图片_202008241243293

学员们在分享各自采集的野外植物


微信图片_20200826143705

学员们在尝试用绳子与绳结表达武陵源峰林地貌的形成时间线


微信图片_20200826143952

学员们正在与龙尾巴村蜂农进行亲切交谈


通过切身实地的体验,学员们摆脱了传统旅游模式的禁锢,对 “研学” 这一新兴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学员们不仅学习了如何趣味地向学生传达知识、更是了解了研学活动开展的技巧与其背后的教育理念与逻辑。下午,李建中教授带领学员们参观了魅力湘西的少数民族风情街,向学员们介绍了吊脚楼建筑的特色与其保护的困境。


图片13

李建中副教授向学员们介绍吊脚楼的保护现状


        不少学员在李教授的讲解后深受启发,也纷纷走上前来向大家介绍自己对吊脚楼的了解与思考。在定向培训的反馈中,80%的学员为本次培训打出了8分以上的高分,其中有50%的学员给出了10分满分。面试时还对“研学”这一概念懵懵懂懂的学员们,通过一天的亲身体验与现场交流,对“研学”有了崭新的认知。


图片14

学员与李建中副教授进行探讨与交流


        学员们纷纷表示深受触动,在反馈问卷中对李建中教授、蒋晓娟老师的热情和付出表达了充分感谢。学员们不仅深度了解了研学活动的设计思路,也学习了环节设置的方法,更是在乡村风光的实地走访中对武陵源,对他们家乡的乡村与旅游发展有了全新的理解。


        本次研学导师培训活动的圆满完成,得益于武陵源区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与来自各行各业的学员们的倾力参与。上海中心在与学员们的密切交流中深度了解了研学在武陵源落地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了解了地方旅游业从业者的想法与诉求,为今后武陵源研学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本次培训也为武陵源种下了一颗“研学”的种子,将这一不同于传统旅游的发展模式带到了武陵源,为武陵源的未来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微信图片_20200824124329

上海中心李泓女士、李建中副教授、蒋晓娟老师与研学导师培训班学员们在张家界地质博物馆前合影


        未来,上海中心还将继续在武陵源开展研学活动、培育第一批研学导师、推进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址公园宣传大使等活动,结合武陵源科普教育、乡村振兴、社区协同,持续推进研学在武陵源的落地与发展,稳打稳扎地落实《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





作者:李泓、林青芸

图片:林青芸

编辑:肖芸(实习生)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