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跨越山海合作,共护乡土遗产:中国·大理·云龙乡土遗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保护国际工作营顺利开营 |
发表时间:2025-10-16 阅读次数:20 |
10月13日上午,“中国・大理・云龙乡土遗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保护国际工作营”开营仪式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永安村永安学堂顺利举行。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教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乡土建筑科学委员会(ICOMOS-CIAV)前主席吉斯莱·雅克海林(Gisle Jakhelln)先生,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翔宁教授,大理州州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武先生,中共云龙县县委副书记杨国军先生,及多位对工作营提供了支持帮助的同济大学、大理州、云龙县的领导、同仁莅临现场,共同见证。
工作营合影 (周游 摄)
开营仪式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秘书长和上海分中心主任邵甬女士主持,杨国军副书记、吉斯莱·雅克海林先生、李翔宁副校长分别致辞。
主持人:邵甬 (周游 摄)
致辞嘉宾:杨国军(周游 摄)
致辞嘉宾:吉斯莱·雅克海林 (周游 摄)
李翔宁副校长在致辞中回顾了云龙县与同济大学自“对口帮扶”行动以来的长期、深度合作,并希望能够以本次国际工作营为契机,推动跨地域、跨文化的思想交融与文明互鉴,共同为云龙、大理乃至全球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注入更多创新思维,共同促进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致辞嘉宾:李翔宁(周游 摄)
开营仪式结尾,邵甬教授邀请郑庆华院士、吉斯莱·雅克海林先生、王武先生、杨国军先生共同为工作营揭幕,并宣布本次工作营正式开始。
开营仪式(周游 摄)
本次工作营由同济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WHITR-AP)、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乡土建筑科学委员会(ICOMOS-CIAV)、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ICOMOS-ICICH)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WHITR-AP Shanghai)、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理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新研究院、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承办。同时得到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外专项目、同济大学引智项目、欧美国际学生来华暑期项目等的支持。
工作营旨在以云龙丰富的盐业遗产为例,探索协同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系统保护路径。这既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深度整合的探索,也是乡土遗产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国际合作新起点,将深化国际学界对中国乡土遗产价值的理解。
工作营的参加者包括国际、国内和地方三个工作团队,国际团队由来自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乡土建筑科学委员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的专家组成,他们分别来自中国、挪威、葡萄牙、塞尔维亚、斯里兰卡、英国等国家;国内团队由来自同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专家组成。由此,工作营形成了建筑、规划、考古、文化遗产、博物馆、旅游和人类学等跨学科专家团队。学生营员是在90余位报名者中遴选出的14位来自中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学生构成。地方团队由云龙县和当地社区组成。
![]() 工作营合影(UHC 摄)
工作营期间,三个工作团队针对云龙丰厚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尤其是“盐文化生态系统”进行调查、记录、保护以及活化利用的研究,探索同济大学-大理云龙对口帮扶、文化引领的乡村振兴路径。同时,通过云龙案例具体实践探索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共同保护的方法,致力于逐步构建一套工具手册,更好促进乡土遗产的整体性保护。
沘江古桥梁(UHC 摄)
工作营的成果将在10月25至26日于同济大学召开的“世界城乡遗产保护高校联盟(UHC-HEI)”首届国际研讨会上进行展览与研讨。我们希望通过这两项活动,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积极参与国际遗产治理的具体实践,推动中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探索结合国际语境与中国乡土的遗产保护方法,推动以云龙为代表的、中国乡土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传统智慧被更好认知,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云龙(UHC 摄)
供稿|张天 张姝元 排版|杨菡 审校|邵甬 |
|
- 新闻|跨越山海合作,共护乡土遗产:中国·大理·云龙乡土遗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保护国际工作营顺利开营
- 预告|立足全球视野,共启教育新篇:世界城乡遗产保护高校联盟首届国际会议即将召开
- 新闻 | WHITR-AP参与2025年ICOMOS·中国·文化遗产大学论坛
- 新闻 | WHITR-AP参与关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世界遗产全球优先事项的在线磋商会议
- 公众报名|2025年亚太遗产实践者联盟(HeritAP)年会
- 活动回顾 | 《我在平遥长大》绘本进社区系列活动(一)
- 苏州园林保护实践亮相联合国MONDIACULT 2025线上边会 ——中国智慧为全球文化可持续发展贡献方案
- 新闻 | WHITR-AP支持越南遗产专业人士培训 提升影响评估能力
当前位置:首页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