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 | “世界遗产对话”系列活动第1期——世界遗产与生活质量 |
发表时间:2022-06-08 阅读次数:2671 |
![]() 纪念《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
“世界遗产对话”系列活动
下一个50年:世界遗产作为韧性、人文和创新的源泉
2022年6月11日至11月16日
第一期:世界遗产与生活质量
2022年6月11日 周六
时间:15:00-17:30 北京时间
(7:00-9:30 UTC)
![]() 亦可通过链接参会:
https://wx.vzan.com/live/tvchat-441138698?v=1654496057128
2022年6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以下简称WHITRAP上海中心)启动为期6个月的“世界遗产对话(World Heritage Dialogues)”线上系列活动。该活动旨在庆祝《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正式通过50周年纪念。 第一期对话会将探讨世界遗产与生活质量之间的联系,以展示遗产如何成为改善当今生活和发展可持续未来的动力。 《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将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相联系。它还强调要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中认识遗产,并确定其在社区生活中的作用和功能的重要性(第5.a条)。《公约》还倡导通过国际合作与团结来保护世界遗产。当代世界面临的挑战不断发生变化,《公约》通过世界遗产的支持性政策文件和《操作指南》,来应对降低风险、原著民、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以及其他有关世界遗产的议题,因而它是处于动态之中的。此外,遗产作为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资源,其发挥的关键作用也已被提上各项国际议程,包括2015年通过的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2016年第三届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通过的《新城市议程》。后者更是提出了一种以人为本的新方法。人类的未来取决于对资源的有效规划和管理,因此我们不应再将保护视为一种限制,而应将其理解为一种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生活质量间平衡的战略。 WHITRAP上海中心举办“世界遗产对话”的目的是进一步提供亚太地区的样本和案例,展示由世界遗产带来的各种综合性方法以及获得的物质和非物质方面的利益。通过对话鼓励同行间进行探讨,以探索遗产,尤其是世界遗产,如何成为推动居住在遗产地内部和外部的人们生活质量改善的杠杆,以及如何使社会、环境、经济和文化目标(即变革的驱动力)与保护目标相一致。此外,“对话”还将探讨遗产价值及其内在性质如何对高质量的新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本次“对话”系列活动将采用中英文同声传译。 项目议程 15:00-15:10 对话介绍 玛丽诺艾拉·图尔努,WHITRAP上海中心项目主管 15:10-15:25 开幕致辞——合照 李翔宁 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院长 尤缇·奥撒格哈尔,世界遗产中心副主任 周俭 教授, WHITRAP秘书长 15:25-15:35 本期主题介绍 玛丽诺艾拉·图尔努,WHITRAP上海中心项目主管 邵甬 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15:35-16:00 主旨演讲:《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 尤缇·奥撒格哈尔,世界遗产中心副主任 16:00-16:25 主旨演讲:《世界遗产50周年:世界遗产名录的质量、数量和可持续性》 加布里埃尔·卡瓦列罗,ICOMOS菲律宾及可持续发展目标ICOMOS联络人 16:25-17:25 圆桌讨论 主持人:邵甬 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讨论嘉宾: 莫伊·千叶,文化部门主管,UNESCO雅加达办事处 加布里埃尔·卡瓦列罗,ICOMOS菲律宾及可持续发展目标ICOMOS联络人 加米尼·维杰苏里亚,WHITRAP特别顾问 阳建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燕海鸣,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主任 17:25-17:30 小结 玛丽诺艾拉·图尔努,WHITRAP上海中心项目主管 参与人 ![]() 李翔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院长 ![]() 周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WHITRAP) 秘书长 ![]() 邵甬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 加米尼·维杰里亚 WHITRAP 特别顾问 ![]() 玛丽诺艾拉·图尔努 WHITRAP上海 项目主管 ![]() 尤缇·奥撒格哈尔 世界遗产中心副主任 ![]() 加布里埃尔·卡瓦列罗 ICOMOS菲律宾及可持续发展目标ICOMOS联络人 ![]() 莫伊·千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雅加达办事处 文化部主管 ![]() 阳建强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 燕海鸣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 秘书处主任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编辑:张心怡
|
当前位置:首页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