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首届世界城乡遗产保护高校联盟(UHC-HEI)国际会议在同济大学隆重开幕 |
| 发表时间:2025-10-25 阅读次数:13 |
![]()
2025年10月25日上午,由世界城乡遗产保护高校联盟(UHC-HEI) 发起、同济大学主办的首届国际会议在同济大学隆重开幕。本次会议以 “重塑遗产保护高等教育:为何?如何?为谁?” 为主题,旨在构建一个全球性的对话平台,汇聚来自全球30余个国家、20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遗产保护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开幕式致辞:共绘遗产教育新蓝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邵甬主持开幕式。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宪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 Ernesto OTTONE RAMIREZ、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历史文化保护处处长胡敏、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王兰等出席并致辞。
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宪忠在开幕辞中强调,本次会议直面遗产教育的三大核心命题——“为何教、如何教、为谁教”。他指出,当前全球城乡遗产保护面临复杂挑战,亟需推动教育内容与方法的深层革新。作为中国城乡遗产保护教育的开拓者,同济大学将依托新成立的联盟平台,构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全球合作网络。他特别提到会议设置的五大分论坛将聚焦教育史、新技术融合等关键议题,并强调青年参与是遗产教育永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 Ernesto OTTONE RAMIREZ 发来视频祝贺会议召开。他充分肯定了2023年联盟成立的及时性与必要性,指出这是应对当前遗产保护挑战的重要举措。他特别赞扬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WHITR-AP)作为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在推动参与式、包容性遗产保护方法方面的卓越贡献,强调《历史性城镇景观建议书》(2011)为遗产教育提供了关键理论框架。他还介绍了教科文组织的实践工具,如城市遗产地图集和世界遗产知识库,并呼吁继续深化与同济大学、ICOMOS、ICCROM等机构的合作,将教育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深度融合。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主题紧扣时代需求,直指遗产事业核心。他强调,遗产教育是通向未来的桥梁,必须通过体系创新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使命感的下一代人才。他特别提到,在当前全球文化多样性面临挑战的背景下,遗产保护教育需要更加注重本土实践与国际视野的结合。他还表达了与联盟深化合作的积极意愿,将共同推动遗产保护融入可持续发展进程。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历史文化保护处处长胡敏代表主管部门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在国家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背景下,本次会议具有重要意义。他充分肯定了同济大学在城乡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实践与人才培养方面作出的系统性贡献,并就未来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三点建议: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遗产保护理论建构、推动面向真实问题的实践创新、加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王兰作为承办方代表致辞。她强调,学院自1952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跨学科方法推动遗产保护教育创新。她详细介绍了学院在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建设、材料病理学实验室建立、国际联合教学等方面的探索,表示将依托联盟平台,通过课程重构、实践创新与国际合作,共同探索面向未来的遗产保护人才培养新模式。 UHC-HEI联盟颁证仪式:开启全球合作新篇章
开幕式上举行了UHC-HEI成员单位颁证仪式,来自全球30余所高校代表接受了联盟证书。这一仪式标志着世界城乡遗产保护高校联盟的正式启动,为后续深度合作奠定了制度基础。
![]() ![]()
主题展览揭幕:展示遗产教育丰硕成果
随后,与会嘉宾移步至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展厅,参加了“遗产教育图景: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乡遗产保护高等教育展” 和“大理云龙国际工作营:乡土遗产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成果展” 的开幕仪式。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张鹏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他代表学院对各界来宾表示欢迎,指出这两个展览是对快速城镇化、气候变化与文化多样性保护挑战的积极回应。他详细介绍了展览的五个维度——学习目标、教育者、学习者、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全球遗产教育的前沿探索。从外滩、南京路的保护更新,到西藏日喀则、山西平遥的实践项目,展览系统呈现了同济大学在遗产保护教育领域的深厚积累。他邀请与会者与学院师生深入交流,共同探索新的合作可能。
主旨发言:专家共议遗产与教育未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周俭主持了大会主旨发言环节,5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带来了精彩分享。
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法国文化与建筑遗产名誉总监 Alain MARINOS 在《当代语境中的场所、意义与价值:致敬弗朗索瓦丝·萧伊》的演讲中,以对遗产理论家萧伊的致敬开篇,呼吁遗产保护回归“人本”核心。他强调应将历史城区视为有机生命体,通过有意义的公众参与将居民置于保护工作的中心。他提出具体建议:优先采用活化利用与适应性再利用策略,将遗产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基础设施,并在特定场地试点综合治理与混合使用模式。他警告要避免“进步幻想与文化怀旧”两个极端,强调日常使用、对话及扎根实践的重要性。
联合国人居署政策、立法与治理部主任 Remy SIETCHIPING 在《区域发展与城乡联动中的遗产重构》演讲中,将遗产界定为一种战略性的、面向未来的资源——“遗产不仅是我们所继承的,更是我们选择去转化的”,并系统阐述了联合国人居署将文化与遗产嵌入政策、立法、大都市管理和城乡关联中以支持包容、有韧性的国土发展的实践路径。他强调了遗产如何被纳入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别是目标11.4)和《新城市议程》,介绍了将遗产主流化纳入国家及地方城市政策的计划与工具,并解释了人居署在能力建设、技术援助、倡导宣传、融资联系及循证研究方面的优先事项。他还重点展示了旗舰倡议——从“Heritopolis”大都市遗产网络到即将举行的城乡联系论坛(2025年11月3-6日),最后明确呼吁加强与学术界、社区和城市政府的合作,使遗产能够积极塑造可持续的城市与国土未来,同时将联合国人居署定位为此项工作的合作伙伴与资源支持者。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教授 Randall MASON 在《专业之道:承古启新》的演讲中,将教育定位为遗产保护专业发展的引擎,他引用雷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和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的论述,倡导一种动态的、具备设计思维的方法,以使该领域为快速的文化变迁做好准备;他警示道,遗产形态的演变与保护教育的适应之间存在日益扩大的差距,指出了遗产形式的扩展与新理论化,并强调了使实践复杂化的治理不确定性。为应对这些挑战,他阐述了宾大的策略:重构强调过程与方法而非狭隘内容的核心课程,确保有深度的实地经验,拓宽核心能力(数字记录工作流、GIS、经济素养、伙伴关系构建与谈判),转向工作室/设计方法论以培养协作与适应能力,并支持学生的福祉与职业发展——这些行动旨在培养能够为变化世界中的遗产保护设计出有效未来的专业人士。
英国思克莱德大学教授、ICOMOS教育与培训科学委员会主席 Cristina GONZÁLEZ-LONGO 在题为《建筑保护作为知识体系》的演讲中,呼吁将保护实践建立在严谨的知识、设计和教育基础之上。她指出,理论思维与设计思维已滞后于新材料与记录工具的发展,并警示了术语混乱、公共辩论薄弱以及国际原则与地方实践脱节的问题。相反,她敦促专家通过审慎的价值评估、记录、诊断与阐释来“阅读纪念物”,并遵循核心保护原则“最小干预、可逆性与清晰可辨的增建”,同时将保护视为需要高度专业化人才和更强“研究至教育”渠道的创造性建筑项目。借鉴历史思想家(如拉斯金、里格尔、勃兰迪、博伊托)与实例(如昆斯伯里府),她呼吁采取行动:加强保护研究与教学,提升专业人员技能,转变调查与评估实践(包括AI辅助方法),赋能建筑所有者,重新思考资产管理并创建新的资金模式,即“研究、知识、教育、培训、经验”的模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常青在《探索文物环境的保护活化之道—从教育、研究到工程设计实践》报告中系统阐述了建成遗产保护中“传承”与“创造”的协同路径。他回顾了国际遗产理念从《雅典宪章》“新旧分离”到《马丘比丘宪章》“融合共生”的演进,提出“新旧共生、和而不同”的核心原则。在教育层面,他介绍了同济大学2003年创立国内首个“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历程,构建了理论、设计、技术三大课程模块,并建立材料病理学实验室,推动测绘实习与国际合作。在工程实践中,他通过外滩源历史街区更新、日喀则桑珠孜宗宫保护与再生工程、汨罗屈原博物馆等案例,阐释了“整旧如故”“与古为新”等保护设计方法,其中多项成果获亚太地区建筑金奖。他强调,遗产保护是精细管控新旧关系的过程,需在保存、修复与新建间取得平衡,最终将遗产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驱动力,实现“对历史的最好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后续议程:深度研讨与实地考察
本次会议将持续两天,设立五大平行论坛,涵盖“遗产保护教育史”、“教育理论与方法”、“新技术融合”、“传统知识推动”与“青年与未来”等议题,共安排120余场专题报告。会议还将举办“青年遗产夜话:物质与非物质之辩”特别活动,为青年学者提供交流平台。大会将于10月26日下午举行闭幕式,并将于次日组织参会代表赴上海重要遗产地进行实地考察。
欢迎持续关注世界城乡遗产保护高校联盟动态与会议后续报道。
供稿|裴洁婷 排版与编辑|刘真 审核|邵甬 |
|
|
- 新闻| 首届世界城乡遗产保护高校联盟(UHC-HEI)国际会议在同济大学隆重开幕
- 新闻 | 亚太古建研修班在四川阆中开班
- 展讯|“遗产教育图景: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乡遗产保护高等教育”展览即将开幕
- 新闻|跨越山海合作,共护乡土遗产:中国·大理·云龙乡土遗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保护国际工作营顺利开营
- 会议预告|共话遗产教育未来:世界城乡遗产保护高校联盟(UHC-HEI)首届国际会议即将启幕
- 新闻 | WHITR-AP参与2025年ICOMOS·中国·文化遗产大学论坛
- 新闻 | WHITR-AP参与关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世界遗产全球优先事项的在线磋商会议
- 公众报名|2025年亚太遗产实践者联盟(HeritAP)年会
当前位置:首页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