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2025 “繁荣与生计”优秀案例在中国良渚发布,共探遗产可持续发展路径
  发表时间:2025-11-06  阅读次数:22


      2025年11月5日,亚太遗产实践者联盟(HeritAP)2025年度会议在中国良渚正式拉开帷幕。本次会议以“世界遗产贡献可持续发展目标”为议题,汇聚来自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位遗产领域专家、实践者及相关机构代表。会议旨在通过政策研讨、案例发布、专题交流等形式,深度探讨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路径。会议当日发布2025年“繁荣与生计”优秀案例,并正式启动2026年“知识与技能”主题案例征集。


嘉宾合影

01 | 开幕式凝聚共识 权威代表共绘发展蓝图

      本次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WHITR-AP)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联合承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协办,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代表处、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等多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二类中心的合作支持,同济大学、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专业支持。

      开幕式由WHITR-AP上海分中心项目主管李泓主持,主办承办机构代表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Lazare ELOUNDOU ASSOMO线上致辞,肯定了HeritAP在推动遗产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融合中的桥梁作用。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姝代表承办单位致辞,对到会嘉宾表示欢迎,并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良渚遗址保护的重要指示,切实担负主体责任,统筹做好遗址的科学保护、系统研究、永续传承和活态利用,推动良渚文化保护工作持续走在前列。WHITR-AP秘书长邵甬代表HeritAP联盟,向支持本次年会及“世界遗产贡献可持续发展目标”项目的各方致谢,回顾了项目三年来的推进成效,介绍了围绕“繁荣与生计”主题遴选的中国、埃及、阿曼三国优秀案例,并感谢东亚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的代表们首次齐聚良渚进行相关重要课题讨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协同多方、聚焦需求,共同推动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 Lazare ELOUNDOU ASSOMO 致辞

承办单位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姝 致辞

WHITR-AP 秘书长邵甬 致辞


      开幕式上的重要环节之一,2025 年“繁荣与生计”优秀案例名单正式揭晓。经严格遴选,以下6个案例从10个国家提交的42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项目涵盖了亚洲、阿拉伯等多个地区,为遗产赋能繁荣与生计贡献了多元实践样本。


      中国“良渚文化大走廊:融合遗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项目
      埃及“埃斯纳历史城区振兴”项目
      中国“基于世界遗产保护、以创新性‘旅游+’驱动区域全面繁荣的荔波模式”项目
      中国“同里古镇的保护实践与可持续发展”项目
      阿曼“巴赫拉堡的角色:平衡经济发展、遗产保护与推动可持续生计模式”项目

      中国“阿者科村繁荣和生计: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传承为例”项目


优秀案例中国 “良渚文化大走廊:
融合遗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项目颁奖

优秀案例中国 “基于世界遗产保护、以创新性‘旅游+’
驱动区域全面繁荣的荔波模式”项目颁奖

优秀案例中国 “同里古镇的保护实践与可持续发展”项目颁奖

优秀案例中国 “阿者科村繁荣和生计—
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传承为例”项目颁奖


02 | 主旨演讲聚焦实践 顶层设计指引行业方向


      开幕式后,主旨演讲环节聚焦“从政策到实践”主题,由WHITR-AP上海分中心特别顾问Gamini WIJESURIYA主持,多位行业专家分享前沿洞见。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赵云以大运河为实例,运用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阐释中国在线性文化遗产在保护中融合并平衡多元价值的实践。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专家组专员Naima Benkari线上演讲,指出ICOMOS SDGWG的专题研究与HeritAP项目高度契合,系统梳理了该工作组在确立文化目标、凸显社区话语权等方面的核心工作成果及遗产旅游、性别平等与遗产融合领域的实践案例。

      WHITR-AP秘书长、上海分中心主任邵甬介绍了中国在文化遗产整体保护与区域协同发展领域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bS)管理中心顾问王鹏斌介绍了IUCN在NbS框架开发应用及相关标准发布上的工作,综述了全球及中国的实践案例并论证其综合效益,还探讨了NbS在自然与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潜力及重点作用。


WHITR-AP上海分中心特别顾问 Gamini WIJESURIYA 主持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 赵云 演讲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专家组专员 Naima Benkari 线上演讲


WHITR-AP上海分中心主任 邵甬 演讲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bS)管理中心顾问 王鹏斌 演讲


      随后,主旨演讲环节由富士山世界遗产中心主任Nobuko Inaba教授主持,四位专家依次分享洞见: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项目主管Rohit JIGYASU提出遗产管理已迈向整体性、以人为本的方法,通过案例阐明世界遗产地管理规划的双重属性及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联性,强调区域跨部门协作,主张将其视为持续协商适应的过程以守护遗产价值、推动可持续发展与增强韧性。

      ICOMOS China秘书处主任燕海鸣提出,可将费孝通文化自觉概念引入遗产可持续发展议题。他分享了解立对蓝毗尼遗址管理中忽视当地民众精神生活的思考,提出文化遗产管理应与当地社会运行模式和精神世界的特质相结合,关注人们面对多重生活议题时的文化认同构建与调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阐释与展示国际中心(WHIPIC)教育与合作网络部主管Haeree SHIM介绍WHIPIC 制定遗产阐释新定义、原则及实施指南,参与津巴布韦大津巴布韦、沙特黑格拉遗址阐释框架构建,分享利益攸关方参与、旅游收益公平分配等包容性实践,凸显其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并为全球提供示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河内办事处文化处主管、文化专员Huong PHAM结合会安古城、下龙湾等案例分析这些公私部门与社区的协作模式如何产生地方效益、促进社会包容并践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政策,凸显社区参与在可持续遗产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富士山世界遗产中心主任 Nobuko Inaba 教授 主持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
项目主管 Rohit JIGYASU 演讲

ICOMOS China秘书处主任 燕海鸣 演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阐释与展示国际中心(WHIPIC)
教育与合作网络部主管 Haeree SHIM 演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河内办事处
文化处主管、文化专员 Huong PHAM 演讲


03 | “繁荣与生计”案例分享 彰显遗产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当日下午,“繁荣与生计” 专题优秀案例分享分两场举行,6个典型案例从不同维度展现了世界遗产在助力经济繁荣、改善民生福祉、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实践价值,成为会议核心亮点。

      第一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副主任王心源主持。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叶维军率先分享“良渚文化大走廊”项目,该项目依托良渚世界遗产,以“空间补偿 + 制度股权” 为核心创新举措,搭建多利益相关方治理框架,规划落地超出遗产范围、带动周边的文化走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创造就业、增加村集体收入、整合文化生态空间等方面成效显著。

      埃及塔奎恩社区综合发展公司执行总监Kareem Ibrahim线上分享“埃斯纳历史城区振兴”项目,介绍北非地区通过修复历史建筑、活化传统手工艺,让濒临消失的城区重焕生机,推动当地居民人均收入提升 30%,凸显遗产修复对社区生计的赋能作用。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肖时珍解读“‘旅游 +’驱动的荔波模式”,该模式整合自然与有形、无形遗产,推动多民族文化包容传承,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与创意产业,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实现从极端贫困到绿色遗产经济的转型,同时凭借跨层级跨区域协同治理、跨行政管理区域法制管理及社区参与式保护等机制,为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
副主任 王心源 主持

WHITR-AP上海分中心项目主管 李泓 进行2025优秀案例介绍与总结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叶维军 演讲


埃及塔奎恩社区综合发展公司执行总监 Kareem Ibrahim 线上演讲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 肖时珍 演讲

      第二场由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考古与艺术区域中心 (SEAMEO SPAFA) 主任Hatthaya SIRIPHATTHANAKUN主持。

      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沈春希阐述 “同里古镇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古镇深耕与河湖共生的传统,传承晨钟暮鼓等传统文化活动,持续推进遗产保护与河湖疏浚等生态治理,同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实现旅游品牌溢价、经济活力、民生改善与生态韧性的良性平衡,成为可持续发展典范。

      阿曼遗产与旅游部文物总局巴赫莱要塞司副司长Manal Mubarak AL-SHEREIQI介绍阿曼巴赫莱案例,其立足遗产突出普遍价值,通过文旅部门与当地企业合作,将遗产保护与传统工艺复兴、文化旅游及创意产业发展相结合,赋能女性与青年就业,旅游收入反哺社区基建、教育及修复工作,融入数字建档、传统法拉吉水利系统等可持续举措,成为契合 “繁荣与民生” 主题的可推广典范。

      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党委书记吴跃福分享 “阿者科村梯田遗产赋能生计改善案例”,通过社区主导的 “阿者科计划”,以旅游收益 7:3 分配(村民共享 70%、30% 集体再投资)的集体模式,保护蘑菇房、梯田及文化传承,实现经济振兴、人口回流与生态守护的统一,践行 “保护促发展” 理念,契合多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成为社区驱动遗产价值转化为共享繁荣的典范。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考古与艺术区域中心 (SEAMEO SPAFA)
主任 Hatthaya SIRIPHATTHANAKUN 主持

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 沈春希 演讲


阿曼遗产与旅游部文物总局
巴赫莱要塞司副司长 Manal Mubarak AL-SHEREIQI 演讲

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党委书记 吴跃福 演讲


04 | 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 2026“知识与技能”案例征集启动


      当日下午,“物质与非物质协同+知识技能征集”专题如期举行,为遗产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思考。本专题最受关注的亮点之一,是实现了东亚地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二类中心的齐聚,为跨中心协作搭建了重要平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文化处主管杨碧幸强调需以整体性方法弥合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为割裂,将遗产视为社区维系的活态互联系统,从社区和可持续发展双视角探讨这种整合的价值,指出面临的政策、制度与观念障碍并概述基于社区参与等的推进步骤,以期实现整体性、可持续的遗产保护/

      WHITR-AP上海分中心特别顾问Gamini Wijesuriya系统梳理了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与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两个公约从分轨到交汇的历程,将那不勒斯精神、“以人为中心”与可持续政策等既有共识整合为四支柱框架,为遗产保护提供统一路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研究中心(IRCI)研究部主任NOJIMA Yoko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ICH)在塑造遗产景观、维系人地互动中的重要作用及与物质遗产的协同效应,同时分析其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推动整体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信息与网络中心 (ICHCAP)合作部主任Boyoung CHA以“石承其形,事传其魂:融有形无形之维,赴可持续未来之约”为题,分享了亚太地区历史遗址与传统表演艺术、手工技艺等结合的案例,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物质遗产地管理提升游客参与度与社区归属感,强调多方协作价值,推动整体性保护。

      WHITR-AP北京分中心执行主任李光涵在遗产概念范围拓宽、价值认知从 “策展视角” 转向多元 “社会视角” 且强调以遗产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以甘肃省为例,探讨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协同如何赋予城市多元文化表达、助力文化创意经济发展,以及其间在消除二元化认知上存在的普遍问题。

      WHITR-AP苏州分中心国际交流部部长蒋叶琴立足现代遗产保护理念,梳理苏州古典园林物质与非物质层面的保护实践,阐释通过创新保护与活化利用策略促进公众参与、延续传统技艺文脉、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力的路径。

 

WHITR-AP上海分中心项目主管 李泓 主持并进行专题介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文化处主管 杨碧幸 演讲

 

Gamini Wijesuriya博士 演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研究中心(IRCI)

研究部主任 Yoko NOJIMA 演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信息与网络中心 (ICHCAP)
合作部主任 Boyoung CHA 演讲

WHITR-AP 北京分中心 执行主任 李光涵 演讲


WHITR-AP 苏州分中心 国际交流部部长 蒋叶琴 演讲

 

      最后,会议正式启动2026年“知识与技能”主题案例征集。WHITR-AP上海分中心研究部主任龙淼(Carolina Castellanos)对会议内容进行了总结,她强调了2026 “知识与技能” 案例征集旨在寻找将物质与非物质遗产融入各类教育体系、获政策与机构支持、通过能力建设强化两类遗产协同、依托遗产知识推动创新创意,且契合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核心社会价值的相关良好实践案例。


WHITR-AP上海分中心
研究部主任 龙淼(Carolina Castellanos)进行会议总结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11月6日将组织参会代表赴良渚世界遗产地开展实地考察。此次考察线路经专项设计,重点串联良渚文化大走廊核心片区、遗产地社区共建示范点等关键项目节点,与当日会议发布的 “繁荣与生计” 优秀案例形成对应,可直观呈现良渚在遗产保护工作中推动经济增收、改善民生福祉,以及依托遗产资源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地的实践成果。


图3


供稿|李泓

排版|祝子玥(实习)
编辑|刘真
审核|邵甬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