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中国试点项目第二期结题会在盐城顺利举行 |
发表时间:2025-07-02 阅读次数:27 |
6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中国试点项目第二期——黄(渤)海候鸟栖息地I期结题汇报会在中国盐城举行,同济大学韩锋教授汇报了项目成果,我上海分中心项目主管李泓女士出席了会议。项目宣贯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及可持续旅游的理念和方法,以试点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OUV)为核心,围绕遗产价值的保护、解说、展示、体验和传播,系统探索可持续旅游的方法、策略、产品并建立追踪评估指标,以示范研究为引领,推动示范遗产地各利益相关者间的深度合作,具有在地指导意义及全球示范性,获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顺利结题。 项目深入研究了滨海候鸟栖息地的生态格局与特征,准确识别了遗产地可持续旅游面临的问题,制定了适宜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I期)遗产地的可持续旅游发展途径、策略及有效性评估管理指标,确立了遗产地的游憩解说主题并进行了游憩体验空间及线路规划,有效指导了试点遗产地的可持续旅游发展。 项目开展的世界遗产价值宣贯及可持续旅游培训,显著提升了各利益相关者对世界遗产价值的认知以及参与和管理可持续旅游的能力。此外,基于社区与利益相关者协同合作的试点示范工作营,为候鸟栖息地的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世界遗产保护与湿地农业经济的协同发展、伙伴关系建立、遗产文创增收等提供了创新示范,获得了遗产地各级政府、旅游经营者、自然保护区、乡村社区和自然研学者的一致欢迎与好评。 基于世界遗产价值的游憩主题及线路规划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Ⅰ期)世界自然遗产地可持续生态旅游有效性评估指标雷达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中国试点项目黄(渤)海候鸟栖息地(I)期管理者培训会议
示范点研究:野鹿荡地区资源、问题与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策略
项目组在草庙镇展开“世界遗产培训及可持续旅游”示范工作营
项目组在草庙镇与各利益相关者协同探索基于传统农业、渔业知识的遗产保护及可持续旅游策略及产品
项目组研发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遗产文创产品示范及展示
供稿|李泓 韩锋 排版|杨华卿(实习) 编辑|刘真 审核|邵甬 |
当前位置:首页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