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出版|首个平遥古城故事绘本系列《我在平遥长大》正式发行
  发表时间:2025-07-24  阅读次数:69

△ 平遥古城鸟瞰(来源网络)

 

      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既流传千古,又服务当代,这是全球遗产界都高度关注并有着丰富实践的议题。而其核心要务,离不开对文化遗产的阐释和展示。对遗产的科学认知及其不断地深化,也深刻影响着对文化遗产的阐释和展示。

      200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第十六届大会通过了《文化遗产地阐释与展示宪章》,这是目前对文化遗产进行阐释和展示的国际共识性文件。它提出阐释旨在提升遗产地理解,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的一系列活动,特别包括围绕遗产阐释的教育项目及社区活动。遗产阐释逐渐强调“意义共创”,通过沟通、参与和体验激发公众归属感,促进人与遗产地的深层联系。阐释不再是单向知识输出,而是推动公众参与、共享遗产价值的方式。

      今年7月,在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举行的“遗产阐释: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区域实践”主题边会上,世界遗产中心副主任Jyoti Hosagrahar女士指出,“遗产阐释对于挖掘世界遗产的价值、促进公众理解和参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好的遗产阐释不仅需要技术与专业能力,更需要建立包容性的体系。”

 

△ 平遥古城金银器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刘兴东老师

 

       随着遗产保护的发展呈现出从政府主导到全社会参与、从专家到社区、从伟大纪念物扩展到民间遗存、从古代文明的重要遗迹扩展到20世纪遗产、从单纯强调保护扩展到促进可持续发展、从以价值为基础扩展到以人为核心的新的发展趋势,遗产保护工作者们也在不断思考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城市遗产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许多城市遗产,也是世界遗产经典中的经典。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城镇,以多种形态展示了东方文明的城市景观。近十余年来,同济大学和我上海分中心也一直在积极探索文化遗产的阐释与展示以及公众参与城市遗产保护的机制和路径。


△2019年,“面向地方发展的乡土与土质建筑保护”平遥国际学术研讨会海报

 

      2019年,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乡土建筑和土质建筑科学委员会平遥国际研讨会之际,平遥县人民政府、同济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WHITR-AP Shanghai)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坚信遗产保护和遗产价值提升是城市、地区以及居住其中的人的生活和谐、持续发展的基础,并将以此理念为基石开展有关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人居环境改善、地方管理能力建设和遗产价值推广等方面的深入合作。

 

△ 2020年,邵甬教授带领的同济遗产保护团队与一勺文化艺术创作团队在平遥古城采风

 

      2020年,为更好地保护平遥古城,探索和实践文化遗产的阐释与展示工作,推动世界文化遗产的公众传播与教育,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WHITR-AP Shanghai、平遥县人民政府和一勺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签订四方合作备忘录,联合策划启动了以平遥古城为试点的绘本创作及公众推广项目,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儿童传播平遥古城的突出普遍价值(OUV)。

 

△ 2021年,平遥共创营艺术家们与当地文化人和居民代表在一起讨论绘本选题

 

      2021年,我们创新性地采用了“共创营”的方式来展开绘本的选题策划。共创营的理念是必须进入社区,且聚焦当地社区有真实需求的现实议题,参与者应是多元且平等的,其最终结果是能够在社区环境里应用的。

 

△ 2023年,平遥绘本特约顾问专家冀太平先生和许中先生与绘本创作者们在一起讨论绘本的修改

 

      五年时间里,同济遗产保护团队与一勺文化艺术创作团队,也在以儿童的视角来重新发现和体验着平遥古城和它的独特魅力。在跨领域专家团队的支持下,联合主创团队也在反复沟通与作品打磨中,加深着对彼此、对平遥、对遗产、对绘本的认识和理解。


 

△2023年,《我在平遥长大》项目宣传片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发布

 

      《我在平遥长大》三本绘本的主角被设定为不同时期的青少年儿童。我们希望这些从平遥文化基因和历史故事中走出的孩子们,能和现在的小读者们相遇,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今年暑期,绘本主创团队计划通过图书分享会,与广大读者们进行面对面交流,悉心聆听大家对这套图书的反馈。目前已确定两场分享会,分别是8月14日19:30-20:30在上海书展东阳光蓬房活动区,以及8月17日10:30-12:00在中信书店新江湾里店。期待读者们的到来!

 

△2025年,《我在平遥长大》系列绘本上线发行

 

      我们希望这套绘本能让更多的孩子们喜欢阅读它,带着它走进平遥古城,进而爱上这座充满着人间烟火的千年古城。希望文化遗产能真正地走进每个人的内心世界,让守护与传承的“种子”,在更多人的心里生根、发芽。

 

 

图文供稿|刘真

长图设计|一勺文化

排版编辑|刘真,许永熙(实习)

审核|邵甬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