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公告|第二届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微视频征集 |
来源:苏州分中心 亚太遗产中心 发表时间:2025-07-18 阅读次数:22 |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Activity
活动背景
The Background
在首届征集活动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第二届“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微视频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旨在以青年视角、社区实践与科技手段为切入点,推动文化遗产从静态保护走向动态再生,使其成为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鲜活载体。
主题征集
作品需围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核心主题,从以下三类方向任选其一创作:
1. 青年与传承:展现青年群体以创新形式参与文化遗产活化(如校园非遗社团、技艺学习、青年修复师故事等),诠释匠心传承;
2. 社区与生活:呈现文化遗产在日常场景中的渗透(如传统节日复原、遗产地打卡、社区文化实践等),推动“遗产走进生活”;
3. 科技与创新:探索数字化、沉浸式展览、古画活化、文创开发等创新形式,演绎传统元素的现代表达。
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分中心 苏州市狮子林管理处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视频微电影委员会
(二)活动组委会
由主办单位成立活动组委会,负责活动重大事项的决策,活动程序审定、评审细则及异议处置
征集对象
面向全国世界遗产地、文保单位、博物馆、学校、文化类机构及个人创作者。
作品要求
1.内容规范:
(2)体现创新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
2.技术规格:
(2)时长:1-5分钟; (3)字幕:须配中英双语字幕; (4)文件大小:文件大小不超过1GB,入围后需提交无压缩高清视频文件; (5)无角标、台标、水印或标识,无花屏、卡顿和黑边,不得出现广告,音画清晰流畅。
3.版权声明:
作品应为投稿单位或个人原创,参与者应对其作品拥有独立、无争议的著作权,不得抄袭、拷贝、仿冒、翻拍,且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在内的任何权利。如有侵权情况发生,由参赛单位或个人承担一切法律责任,与主办方无关。
4.提交限制:
(2)首届“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微视频征集活动中入围作品不得再次提交。
提交方式与材料
1.以百度网盘链接的形式提交作品,链接有效期设置为永久,发送至活动专用邮箱:living_heritage@126.com(邮件主题格式:[微视频投稿]-作品名称-作者/单位名称)。
2.提交材料: (1) 作品视频(网盘链接);(2) 《作品申报表》(见附件,需完整填写并签字/盖章);
3.作品提交截止日期:2025年9月15日。
评审标准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分中心、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视频微电影委员会邀请世界遗产、影视制作等相关领域资深专家组成专业评委会,对所有提交作品进行评选,主要依据以下5个方面:
1.遗产“活”性(25%): 作品内容应体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的相应举措。其中,“活”性指文化遗产相关活动的创新性和其与社区的贴合性。创新性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利用形式创新等。与社区的贴合性指该文化遗产活动是否贴近社区、是否有社区参与、是否有利于社区发展、是否让文化遗产在社区中焕发生机。
2.主题与立意(20%): 作品应符合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主题与立意。该项主要考察作品是否贴合文化遗产这一核心主题,以及视频立意是否符合主流价值观,是否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5C战略和《世界遗产公约》精神。
3.叙事与内容完整性(25%): 主要考察作品叙事的完整度和连贯度。作品应围绕一定的主线展开,叙事连贯,符合逻辑。
4.画面美感(15%): 作品画面应符合主流审美。主要考察画面的艺术性和美观程度。
5.制作与剪辑技巧(15%): 主要考察作品的字幕、配音、剪辑等制作要素的完成度。鼓励具有创新性的拍摄和剪辑方式。
活动流程
1.作品征集: 2025年7月16日–9月15日
2.专家评审: 2025年9月16日–10月25日
3.结果公示: 2025年10月31日(亚太世界遗产网公示及邮件通知)
4.证书颁发与作品展示: 优秀作品、入围作品由主办方颁发证书,在主流媒体平台展播,并由主办方推荐报送相关奖项。
注意事项
2.组委会有权对投稿作品进行公益性使用、开发、修改、授权及后期技术处理,无需征得作者本人和提交单位的同意,作者享有作品发布时的署名权。 3.活动解释权归组委会所有。
联系方式
2.电话:0512-67552305 / 18013188302 3.邮箱:living_heritage@126.com
扫描二维码
下载附件申报表
![]() 供稿|亚太遗产中心苏州分中心 排版|许永熙(实习)
编辑|刘真
审校|邵甬
|
|
当前位置:首页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