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引领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
  发表时间:2025-07-16  阅读次数:28

      在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一场聚焦世界遗产保护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边会于2025年7月13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本次边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WHITR-AP Shanghai)主办,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协办,主题为“世界遗产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环境与韧性”。此次边会不仅是WHITR-AP Shanghai为期六年的“世界遗产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项目的阶段性汇报,更是政策引领与实践探索深度融合的重要展示平台。逾100人参加了本次边会。

 

边会现场

 

开幕致辞:强调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紧密联系

 

      边会由上海分中心项目主管马瑞海女士主持。WHITR-AP秘书长邵甬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当前遗产领域的重要议题。自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可持续发展政策纳入世界遗产进程以来,遗产保护在社会进步、环境可持续性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重要。邵甬教授强调,本次边会是WHITR-AP Shanghai 六年项目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展示,旨在通过分享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等优秀案例,推动全球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深度融合。ICCROM项目部主管瓦莱丽·玛加尔(Valerie Magar)女士也在开幕致辞中表示,ICCROM一直致力于通过全球能力建设项目推动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融合。她指出,本次边会为国际组织、咨询机构和遗产地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有助于进一步探索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路径。

 

邵甬教授致辞

 

Valerie Magar致辞

 

多方交流与合作


      本次边会邀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WHC)、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非洲世界遗产基金会(AWHF)等国际组织和咨询机构的代表,共同交流在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最新进展。WHC副主任乔蒂·霍萨格拉哈尔(Jyoti HOSAGRAHAR)女士、ICOMOS主席特蕾莎·帕特里西奥(Teresa Patricio)女士、IUCN世界遗产主任蒂姆·巴德曼(Tim Badman)先生分别从其所在机构角度,介绍了推动全球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及相关活动,特别是在环境可持续性和韧性建设方面。

 

Jyoti HOSAGRAHAR发言

 

Teresa Patricio发言

 

Tim Badman发言

 

马瑞海主持

 

优秀案例: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管理代表参加并分享中国经验

 

      WHITR-AP上海项目主管李泓女士介绍了世界遗产贡献可持续发展目标项目及“环境与韧性”专题的初期成果,展示并解读了2024优秀案例世界遗产地在保护和管理中突出遗产价值及其属性要素的同时,以“生态、文化、经济、社会与治理”五个维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践路径。

 

李泓发言

 

      作为2024年优秀案例之一,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项目代表、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吕敏副主任受邀参加本次边会,并从“水生态治理、管理体制创新和公众参与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分享,其在环境可持续性和韧性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吕敏发言

 

      ICOMOS董事会成员玛丽安·克努森(Marianne Knutsen)女士分享了ICOMOS在可持续发展目标工作组(SDGWG)的工作,强调文化在增强韧性方面的重要作用。她指出,为建设有韧性的地球,必须以地方智慧、记忆和人民为基础,并坚信确保文化和文化行动者在支持可持续发展中得到认可,需要通过明确的”文化目标”来实现。

 

Marianne KNUTSEN发言

 

      IUCN世界遗产主任Tim Badman在会议上阐述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该方案利用生态系统保护人类并优化基础设施,确保未来生物多样性。Badman探讨了如何通过这些方案增强城乡生态系统中社区和遗产的韧性,为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融合提供新思路。

 

Tim Badman发言

 

      非洲世界遗产基金会(AWHF)执行主任阿尔比诺·乔佩拉(Albino Joopela)博士分享了非洲在世界遗产对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方面的实践经验。

 

Albino JOPELA发言

 

      通过本次边会,WHITR-AP再次强调了世界遗产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关键作用。未来,WHITR-AP将继续与国际组织和各国遗产保护机构合作,推动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深度融合,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供稿|李泓
排版|王炳男(实习)许永熙(实习)
编辑|刘真
审校|邵甬

 

Copyright © 2009-2012 World Heritage Institute of Training and Research-Asia and Pacific (shanghai)